考试
1970-01-01 08:00:00

    ①小杨在参观未成年人免费开放的爱国教育基地时,大声喧

题目描述

【题目】    ①小杨在参观未成年人免费开放的爱国教育基地时,大声喧哗。

②小王结交了一些游手好闲的“朋友”,在他们的怂恿下持刀抢劫致人重伤,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10年,并处罚金2万元。

③小明因捡到他人手表拒不归还,被依法判处返还财产。

(1)①③分别属于哪类违法行为?

(2)②属于哪类违法行为?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其最本质的特征是什么?

(3)对小王和小明的处罚向我们传递出什么信息?

答案解析

(1)①属于行政违法行为;③属于民事违法行为。(2)②属于刑事违法行为;依据:①严重社会危害性;②刑事违法性;③应受刑罚处罚性。最本质的特征是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3)①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②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③一个人如果法治观念不强,就难免做出违法的事情甚至犯罪;④违法行为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1)本问考查对违法行为的分类的认识和把握。根据所学知识,违法行为分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以及刑事违法行为。①小杨在参观未成年人免费开放的爱国教育基地时,大声喧哗,这影响了公共场所的秩序,属于行政违法行为;③小明因捡到他人手表拒不归还,被依法判处返还财产,这是公民与公民之间因为财产纠纷而产生的违法行为,属于民事违法行为。据此进行回答。(2)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持刀抢劫致人重伤”“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10年,并处罚金2万元”,据此可以看出,这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属于刑事违法行为。我们对犯罪行为进行判断的标准,通常是根据犯罪的基本特征进行衡量,根据所学知识,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基本特征,其最本质的特征,应该是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据此进行回答。(3)此问旨在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落实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具有一定的开放性,难度值一般。对小王和小明的处罚,都是依靠法律的力量进行的,这就向我们说明了法不可违、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一个人如果法治观念不强、就难免做出违法的事情甚至犯罪、违法行为要受到法律的制裁等。围绕上述内容具体组织问题的答案。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