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题目描述

【题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1年、中国现代化工业在工农业生产总值中占26.65%,重工业在工业生产总值中只占35.5%

材料二:“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桌子持子,能造茶碗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

(1)上述两则材料反映了当时中国的什么现状?

(2)为改变上述现状,我国政府做出了什么决定?在这一决定中发展的重点是什么?这个决定的结果如何?

(3)“一五计划”期间主要重工业部门分布在哪里?试举两例说明。

(4)“一五”期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说明了什么?

答案解析

(1)工业水平低,工业基础薄弱。(2)决定: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结果:到1957年底,各项经济建设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3)东北。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 (4)说明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1)根据材料可知新中国建国之初,我国的工业水平低,工业基础薄弱,尤其是重工业基础更薄弱。(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它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的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的培养建设人才。到1957年底,各项经济建设指标,一般都大幅度的超额完成,特别是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喜报频传。(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到1956年,中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由此可知一五计划期间取得成就主要在东北。(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到1957年底,各项经济建设指标,一般都大幅度的超额完成,特别是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喜报频传。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