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19世纪中后期,中国、俄国
题目描述
【题目】改革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19世纪中后期,中国、俄国和日本都面临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双重挑战,各国纷纷改革以应对挑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鸿章说:“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西方利器,欲学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材料二 1898年6月16日光绪皇帝与康有为对话节选(下边材料)
材料三 1861-1900年,俄国的工业产值增长了6倍,铁路长度从1861年的1500公里增至1900年的5.2万公里。
材料四 ……因此,当日本在19世纪中叶开始面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威胁时,能以这些国家为榜样,顺利地实现了本国的社会变更,走上独立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吴玉崖 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李鸿章的核心主张是什么?举一例李鸿章的相关代表活动。
(2)材料二反映了康有为的什么“变法”主张?
(3)依次写出材料三和材料四所描述的改革名称。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两次改革的影响有什么主要的共同之处?
(5)中国在19世纪中后期的“挑战”中失败了,中国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答案解析
(1)依据材料信息“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西方利器”可知,为了维护清朝统治,李鸿章主张)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李鸿章创办江南制造总局。(2)依据材料信息“法律制度”可知,康有为主张改革政治制度。(3)依据材料信息“1861-1900年,俄国的工业产值增长了6倍,铁路长度从1861年的1500公里增至1900年的5.2万公里“可知,此内容反映了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影响;依据材料信息“当日本在19世纪中叶开始面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威胁时,能以这些国家为榜样,顺利地实现了本国的社会变更,走上独立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可知,此内容反映的是日本明治维新的影响。(4)依据所学可知,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和1868年开始的日本明治维新都使国家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5)依据所学可知,19---20世纪中国的近代化探索包括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都失败了说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1)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创办江南制造总局。(2)改革政治制度。(3)俄国农奴制改革(俄国1861年改革或者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明治维新; (4)都使国家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5)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其他答案若言之有理也可)
相关试题
我国农业面临的成本上涨、价格倒挂、增收趋缓等
(多选题)货币政策发挥作用的途径主要有()
为什么说法律具有强制力?
由小学生变为中学生,意味着我们( )
(单选题)2岁以下
亚历山大与他的老师亚里士多德的关系并不和谐,
16.中国工人运动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罢工
【单选题】 在保证制度制定的科学性的四个层面
背景: 南方某6层砖混结构的住宅楼,基础为钢
公园园路布局应考虑?
在现行消费税征税范围中,采用复合计征方法计征
这首_______的山西民歌,将男女至爱、离
申请新办生产经营类许可证,不需要提交的是(
混凝土受冻后期抗压强度损失不超过设计强度等级
在比较两个量的准确度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在导线交叉点上,当观测方向数多于2个时,对于
兴中会的革命纲领不包括 ( )
非洲菊花茎比较脆,在使用剑山固定时,适合以下
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努
《宝敦楼传奇汇考目》中认为施耐庵的真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