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创新是人类发展的不竭动力。结合下列材料

题目描述

【题目】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创新是人类发展的不竭动力。结合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凤阳花鼓”中唱的那个凤阳县,绝大多数生产队高了“大包干”,也是一年翻身,改变了面貌。  ——邓小平《关于农村政策问题的谈话》

(1)一次会议的召开,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材料一中,凤阳农民创新的“大包干”做法,逐渐完善成什么制度在全国推广?

材料二  在推进对外开放的过程中,设立经济特区是一个重大的突破。1980年,国家首先设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这四个经济特区毗邻香港、澳门,与台湾隔海相望,历史上有出海谋生的传统,在海外拥有众多的华侨、华裔,便于发展外向型经济。   

——摘编自中学历史教材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将四个经济特区设立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的主要原因。(1分)

材料三  1973年,他培育的杂交水稻,比普通水稻增产20%,亩产可达650公斤被称为“东方魔稻”。到2000年底,已占全国水稻面积50%,累计增产稻谷3500亿千克。

(3)材料三中的“他”是谁?他的“东方魔稻”叫什么?

(4)从以上材料中,你可以看出要发展经济关键要靠哪些因素?

 

答案解析

(1)十一届三中全会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这四个经济特区毗邻香港、澳门、台湾,便于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出海谋生的传统;在海外拥有众多的华侨、华裔,便于发展外向型经济(3)袁隆平  籼型杂交水稻  (4)适当的政策、科技、人才等

试题分析:(1)十一届三中全会最大的意义就是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中国人民走上了富裕的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后来,在中央的指导下,农村逐步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经济特区有关知识的识记。依据材料二的“这四个经济特区毗邻香港、澳门,与台湾隔海相望,历史上有出海谋生的传统,在海外拥有众多的华侨、华裔,便于发展外向型经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将四个经济特区设立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的主要原因是:这四个经济特区毗邻香港、澳门、台湾,便于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出海谋生的传统;在海外拥有众多的华侨、华裔,便于发展外向型经济。(3)本题主要考查袁隆平的主要科技贡献。袁隆平从20世纪60年起进行水稻良种的培育,经多次杂交试验和筛选,于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这种水稻,比普通水稻增产20%以上,被称为“东方魔稻”。袁隆平也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东方魔稻”的研制,提高了中国的粮食产量。中国的对外开放,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因此,要发展经济关键要靠的因素有:适当的政策、科技、人才等。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