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一带一路”构想,

题目描述

【题目】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一带一路”构想,已经成为当下中国外交战略和中国国家战略。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丝绸之路以商队运输形式从中国到古罗马,连接了欧亚大陆的两端。丝绸之路流通着大量的、品种多样的手工业品和农产品。商人、传教士和其它一些旅行者,也带着他们的信仰、价值观念和宗教信念来自远方。  ——杰里﹒齐格勒《新全球史》

材料二: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它(古代丝绸之路)把黄河文明、恒河文明、两河文明和希腊文明等诸多人类文明最重要的起源地,串联在了一起,被喻为世界历史展开的“主轴。”

材料三:南宋古沉船“南海一号”是迄今为止中国境内发现的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沉船,是保存在“海上丝绸之路”主航道上的珍贵文化遗存。自1987年被发现,到2007年整体打捞上岸,沉睡海底800多年的“南海一号”入住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的“水晶宫”。

材料四:郑和七下西洋,海上丝绸之路盛极一时。他每到一地,都以中国的丝绸和瓷器 换取当地的特产或馈赠当地的国王,与当地居民公平交易,互通有无。不占别国一寸土地,未掠他人一分财富。

材料五:2015年3月,习近平在博鳌论坛上发表演讲,再次谈及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这一宏伟构想从历史深处走来,融通古今,连接中外,承载着丝绸之路沿途各国发展繁荣的梦想,赋予古丝路崭新的时代内涵。

请回答:

(1)由材料一可知丝绸之路在历史上起了什么作用?

(2)材料二中这一“主轴”展开于中国哪一朝代?请将下列文化成就与所属地区文明对应起来。

①造纸术的发明            A.恒河文明

②佛教的创立              B.黄河文明

③《荷马史诗》            C.两河文明

④《汉谟拉比法典》        D.希腊文明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宋朝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什么?举出一例宋朝时期最重要的港口城市。

(4)材料四中体现的平等交往、互惠贸易的方式,在当时有何积极的作用?

(5)结合材料五,谈谈你对“古丝路崭新的时代内涵”的理解。

 

答案解析

(1)作用: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其他答案意思相符亦可,1分)(2)西汉(或汉朝);   ①→B ②→A  ③→D ④→C(5 分)(3)市舶司,泉州或广州  2分(4)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1 分)(5)理解:古丝路曾搭起古代中国与世界友好交流的桥梁。在全球化的今天,古丝路更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那就是:进一步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深化合作,和平共处,互利共赢,繁荣发展。(围绕和平、合作、共赢等方面,言之成理即可,1分)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丝绸之路相关史实的准确认识,分析材料一的“丝绸之路以商队运输形式从中国到古罗马,连接了欧亚大陆的两端。”结合所学知识,古代的“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到西亚,再转运欧洲。“丝绸之路”成为 横穿欧亚的陆上交通要道,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外交往有关知识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在西汉张骞通西域的基础上,开创了丝绸之路。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应是黄河流域的文明成就;佛教的创立是古代印度,应属于恒河文明;《荷马史诗》是古希腊的文明成就;《汉谟拉比法典》是古代两河流域的成就。(3)本题考查的是宋代的海外贸易状况。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宋朝政府积极鼓励海外贸易,在广州、杭州等地设置市舶机构,管理海外贸易。宋朝政府先后在广州、杭州等地设置市舶机构管理海外贸易。南宋时期,福建泉州成为全国第一大港。(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郑和下西洋有关知识的准确识记。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1405—1433年,明成祖派郑和七次下西洋,经历亚非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和友好关系。(5)分析材料五的“这一宏伟构想从历史深处走来,融通古今,连接中外,承载着丝绸之路沿途各国发展繁荣的梦想,赋予古丝路崭新的时代内涵。”结合所学知识,可以读出“古丝路崭新的时代内涵”是:古丝路曾搭起古代中国与世界友好交流的桥梁,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在全球化的今天,古丝路更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那就是:进一步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深化合作,和平共处,互利共赢,实现共同繁荣发展。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