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史实与推论:科学全面地解读史实或史料,可以得出正确的历史推论

题目描述

【题目】史实与推论:科学全面地解读史实或史料,可以得出正确的历史推论。请对下面的推论作出判断,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正确的答案涂“A”,错误的涂“B”,其他作答无效。

(1)史实: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铁器、丝绸和养蚕技术,以及铸铁术,穿井法,造纸术都先后西传。同时,中亚、西亚的良种马、植物等土特产,如毛织品、胡桃(核桃)、石榴、胡萝卜、胡豆(蚕豆)、大蒜、苜蓿等陆续传到中国。

﹣﹣白寿彝《中国通史》

推论:古代“丝绸之路”推动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将世界连成一个整体。

(2)史实:大抵众科之目,进士尤为贵,其得人亦最为盛焉。

﹣﹣《新唐书•选举志》

推论:进士科是唐代读书人人士做官的重要途径。

(3)史实:新纪元以来,中华民国之名,既为世界各国所承认,主权属国民全体,载在临时约法,然而十年之间,有二次之革命,有八十日之帝制,有八日之复辟……

﹣﹣沈恩孚《五十年来中国政体改革之经过》

推论:辛亥革命建立了民主共和政体,稳定了政局。

(4)史实:中央给予经济特区的特殊政策,包括:允许经济特区大量吸收利用外资,经济活动以市场调节为主,经济成分可以让非公有制经济的比重更大些……赋予经济特区政府有较大的经济活动自主权。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推论:经济特区的创办为经济体制改革提供经验。

(5)史实:1921年12月,全俄中央执委会颁布的法令解除了对小企业实行的国有化,将这些曾收归国有的企业通过出租的方式交换原业主经营,实际上是大部分小企业和一部分中型企业非国有化了。

﹣﹣余伟民、郑寅达《世界通史:现代文明的发展与选择》

推论:1921年苏俄推行新经济政策,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6)史实:从1948年到1952年,美国共拨款131.5亿美元……到1950年,欧洲的国民总产值达到1250亿美元,在马歇尔计划不到4年的援助时间内增加了25%,比他的战前水平增加了15%。

﹣﹣金海《从马歇尔计划看战后初期美国对欧政策的演变》

推论:马歇尔计划复兴欧洲经济,使西欧摆脱冷战的阴影。。

 

答案解析

(1)B.(2)A.(3)B.(4)A.(5)A.(6)B.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外交往有关知识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在西汉张骞通西域的基础上,开创了丝绸之路。古代的“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到西亚,再转运欧洲。“丝绸之路”成为横穿欧亚的陆上交通要道,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史实“中国的铁器、丝绸和养蚕技术,以及铸铁术,穿井法,造纸术都先后西传。同时,中亚、西亚的良种马、植物等土特产,如毛织品、胡桃(核桃)、石榴、胡萝卜、胡豆(蚕豆)、大蒜、苜蓿等陆续传到中国。反映出”“丝绸之路”成为横穿欧亚的陆上交通要道,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将世界连成一个整体无关。故选B。(2)此题考查科举制的相关知识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办法来选拔官员。隋炀帝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科举制正式诞生。科举制的主要考试科目是进士科,为平民进入仕途提供了机会。从史实“大抵众科之目,进士尤为贵,其得人亦最为盛焉。”可以得出进士科是唐代读书人人士做官的重要途径这一结论,故选A。(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史实的能力。分析史实“新纪元以来,中华民国之名,既为世界各国所承认,主权属国民全体,载在临时约法,然而十年之间,有二次之革命,有八十日之帝制,有八日之复辟”可以得出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的结论,不能得出辛亥革命建立了民主共和政体,稳定了政局的推论。故选B。(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史实的能力。分析史实“中央给予经济特区的特殊政策,赋予经济特区政府有较大的经济活动自主权”可以得出经济特区的创办为经济体制改革提供经验的结论。因此本题结论是从史实中推出的,故选A。(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史实的能力。分析史实“1921年12月,全俄中央执委会颁布的法令解除了对小企业实行的国有化,将这些曾收归国有的企业通过出租的方式交换原业主经营,实际上是大部分小企业和一部分中型企业非国有化了”可以得出“1921年苏俄推行新经济政策,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结论。故选A。(6)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史实的能力。分析史实“到1950年,欧洲的国民总产值达到1250亿美元,在马歇尔计划不到4年的援助时间内增加了25%,比他的战前水平增加了15%。”可以得出马歇尔计划使欧洲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不能得出“马歇尔计划复兴欧洲经济,使西欧摆脱冷战的阴影”的推论,故选B。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