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题目描述

【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一 

(1)依据材料一,列举唐朝时中外交流的两个史实。

材料二  使明代初期显得与众不同,但又同汉、唐、宋等朝代初期业绩相称的举措,是将帝国的骄傲播向四方,尤其是他们惊人的海上远征。

——罗兹·墨非《亚洲史》

(2)明代初期“惊人的海上远征”指的是什么事件?最远到达哪里?

材料三  间年外域有人来,宁可求全关不开,人事天时诚极盛,盈虚默念惧增哉。

——乾隆

(3)材料三中乾隆帝“宁可求全关不开”的心态在现实中演化为什么政策?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从唐至清,中国古代对外政策变化的轨迹。

 

答案解析

(1)玄奘西行天竺求取佛经、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2)事件: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3)闭关锁国(4)从开放交流到闭关保守

(1)依据课本所学可知,唐朝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乃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是鉴真。鉴真6次东渡日本,在日本十几年,传播了中国的文化,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卓越的贡献;唐朝与天竺有频繁的交往,贞观初年,高僧玄奘西行天竺取经,为研究中印文化作出贡献。(2)依据课本所学可知,1405—1433年,郑和率船队7次下“西洋”。郑和的船队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伟大的航海家。(3)依据材料三“间年外域有人来,宁可求全关不开,人事天时诚极盛,盈虚默念惧增哉”,结合课本所学可知,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不需要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还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到侵犯,又惧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于是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清廷闭关锁国,故步自封,与世隔绝,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4)依据材料一、二唐朝对外交往频繁,郑和下西洋等加强了与世界的交流,促进社会的进步;材料三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由此得出中国古代对外政策变化的轨迹:从开放交流到闭关保守。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