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近现代以来,中国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不断的进行探索与实践。阅

题目描述

【题目】近现代以来,中国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不断的进行探索与实践。阅读下列材

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鸿章在上海联合洋枪队镇压太平军时感叹,西方国家“大炮之情绝,子弹之细巧,器械之鲜明……实非中国所能及”,主张“外交和好,内要自强”。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李鸿章为实现“自强”做了怎样的努力?(2分)这些努力在客观上起了什么作用?

材料二  国家财政收入不增加,军事工业便不可能发展。而国家要增加财政收入,必须首先使国家富起来。在这种形势下,洋务派提出自强先“求富”,强调以“富”为基础和兴办民用工业以“求富”的主张……但因为企业受到清王朝及官僚的控制,其生产规模、利润分割要听命于清王朝,带上了浓厚的封建性。企业能否发展,与封建势力的控制往往成反比。            

——赵德馨著《中国近现代经济史1842~1949》

(2)根据材料二回答,洋务派为什么要“求富”?概括指出“求富”路上最大的阻碍因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洋务派创办的一个“求富”企业。

材料三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3)材料三中,梁启超认为变法成败的关键是什么?后来变法的结果如何?

材料四  1898年8月,《万国公报》发表以广学会名义撰写的《速兴新学条例》,提出了多项发展教育的主张。如主张派遣留学,每年由国家从学有所成之士中选100人,资派出洋。又如,主张在每一府所在地和市镇各设学塾、书院,专以西文西学教人。

                        ——摘编自黄新宪《〈万国公报〉与中国教育的近代化》

(4)根据材料四,概括《速兴新学条例》关于发展教育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万国公报》对教育的关注与当时中国正在进行的哪场变革相呼应?

 

答案解析

(1)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创建近代化海军。作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促进了中国近代企业的产生;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2)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发展军事工业;清王朝及官僚的控制(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如: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3)关键:改变官制(或改变政治制度)。      结果:失败。(4)主张:派遣留学生;在地方开办新式学堂。变革:戊戌变法(或百日维新。)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李鸿章为实现“自强”的目的,掀起洋务运动,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创建近代化海军。这些努力在客观上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促进了中国近代企业的产生;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2)根据材料二“国家财政收入不增加,军事工业便不可能发展。而国家要增加财政收入,必须首先使国家富起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派 “求富”的原因,是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发展军事工业;在“求富”路上最大的阻碍因素是清王朝的封建统治;洋务派创办的一个“求富”企业如张之洞创办的湖北织布局、汉阳铁厂等。(3)根据材料三“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梁启超认为变法成败的关键是“在变官制”,也就是改变官制(或改变政治制度);后来变法失败了。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速兴新学条例》关于发展教育的主张有:派遣留学生;在地方开办新式学堂等。维新派创办的《万国公报》对教育的关注与当时中国正在进行的戊戌变法相呼应。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