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民族危难、民族觉醒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
题目描述
【题目】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民族危难、民族觉醒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不久,一些头脑清醒的当权者,已经感受到了清朝统治的严重危机。他们认为:中国文式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不能及。”
——摘编自李时岳《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材料三 “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这段话出自康有为的《上清帝第六书》,代表了维新派的共识。最后两句,批评了惨淡经营30年的洋务运动。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完成下列要求:
(1)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一中“头脑清醒的当权者”意识到当时的中国与西方相比,主要的落后之处是什么?为此他们采取了怎样的行动?
(2)材料二中图一历史人物牺牲于哪一场战争?这场战争与图二有何关系?这场战争和材料一中“头脑清醒的当权者”采取的行动间有何关系?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说明康有为批评洋务运动的主要理由,并指出维新派提出的主张。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
答案解析
(1)武器装备和军事技术;洋务运动。(2)甲午中日战争:甲午战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甲午战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失败。(3)只停留在技术上,没有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维新变法(或:变法图强)。(4)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1)落后之处:根据材料“中国文式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不能及”可知是武器装备的落后。措施:面对内忧外患的情况,清朝统治集团中的地主阶级洋务派掀起了以自强和求富为口号的自救运动,主要是以学习西方器物为主。(2)战争:图中的人物是邓世昌,是甲午中日战争中牺牲的爱国将领。关系:甲午战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加深。关系: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标志着中国洋务运动的破产。(3)理由:根据材料“全变则强,小变仍亡”可知批判的是只停留在技术上,没有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主张:维新派的主张是变法图强。(4)特征:结合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甲午中日战争即可归纳出特征是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相关试题
【单选题】 根据显示层从浅至深分组段汇报,并
【判断题】 用单纱织造斜纹织物为卡其(技能鉴
8250提出需要层次理论的是( )。答案83
[填空题]()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安全保障。答
[材料题] tl中的文件ks的属性可以设置的
唐朝的藩镇割据的局面始于( )
有人说梦想和现实是平行线,永远无法相交。这种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
(单选题)下列错误论述甲类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的
多种鱼类背部发黑,腹部发白,其原因是()。A
在食品安全备受关注的今天,很多人会在郊区租一
75.与其它工况相比较,在进行起钻作业时作用
施工方法的确定原则是兼顾( )。
下列地点中,符合北半球,东半球的点是()
()的策划是取得广告传播效果,引起大众关注,
公元前5世纪前后,思想话语的承负者与政治权力
我国期货交易所会员主要是由自然人和境内登记注
发动机在运转中()出现(),且较猛烈,则应立
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制度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丁肇中主导的α磁谱仪项目最早的设计目标是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