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王老师为九年级学生设计了一个《中央集权制度》的专题活动学案,

题目描述

【题目】王老师为九年级学生设计了一个《中央集权制度》的专题活动学案,请你跟他一起完成吧。

(7)中央集权制度的延续与发展对我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评价这一制度的利弊。

 

答案解析

(1)协助皇帝处理国家政事(1分)(2)推恩令(1分)(3)刺史(1分)(4)科举(1分)(5)八股取士(1分)(6)军机处(1分)(7)利: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与巩固、有利于民族团结等;(1分)弊:钳制了思想,妨碍了社会的进步,阻碍了社会民主化进程等。(1分)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秦朝,皇帝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丞相的职能是协助皇帝处理国家政事。各级官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丞相,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汉武帝时期。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推恩令,汉武帝刘彻为削弱诸侯王势力而颁行的一项重要法令。西汉自文﹑景两代起﹐如何限制和削弱日益膨胀的诸侯王势力﹐一直是封建皇帝面临的严重问题。文帝时﹐贾谊鉴于淮南王﹑济北王的谋逆,曾在《治安策》中提出“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建议。(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成为西汉的统治思想。每州刺史(官名)一人,负责监督地方官员。刺史文帝以御史多失职,命丞相另派人员出刺各地,不常置。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始置,“刺”,检核问事之意。刺史巡行郡县,分全国为十三部(州),各部置刺史一人,后通称刺史。刺史制度在西汉中后期得到进一步发展,对维护皇权,澄清吏治,促使昭宣中兴局面的形成起着积极的作用。孝成帝时期刺史改称州牧,职权进一步扩大,由监察官变为地方军事行政长官。(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唐朝,完善了三省六部制,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完善了科举制度,扩大了官吏来源,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加强了以皇权为核心的中央集权。科举制,又称科举、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5)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朝初期为了加强皇权,废丞相权分六部;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实行八股取士(考试制度)。明代成化年间,科举考试之法又大大变更,用排偶文体阐发经义,称为“八股”,亦称“时文”、“制义”或“制艺”。以后便承袭下来,格式愈益严格,文章越发空虚,直至清末光绪二十四年(1898)戊戌变法时才废除,光绪三十一年(1905)科举制被废除。(6)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清朝沿用了明朝的内阁和六部。雍正雍正时设立军机处(机构),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军机处是清朝官署名,也称“军机房”、“总理处”。是清朝中后期的中枢权力机关,于雍正七年因用兵西北而设立。雍正帝以内阁在太和门外,恐漏泄机密,始于隆宗门内设置军机房,选内阁中谨密者入值缮写,以为处理紧急军务之用,辅佐皇帝处理政务。(7)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央集权制度的延续与发展对我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一制度的利是: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与巩固、有利于民族团结等; 弊是:钳制了思想,妨碍了社会的进步,阻碍了社会民主化进程。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