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农乃立国之本。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题目描述

【题目】农乃立国之本。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某水利工程示意图

材料二  鼓励耕织,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变法五年后

——译自《史记》

材料三  ……中国精美的丝绸是这条商路上运输最多的商品,而石榴、葡萄、胡麻、胡桃等西域物产,也是在汉朝时通过这条商路传到内地的,在中原很多地区推广种植。这些作物的引进,不仅增加了我国农作物的种类,更对我国的农业生产及饮食结构的变化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历史上的外来作物引进》

材料四  东晋南朝时,在太湖、鄱阳湖和洞庭湖一带开辟了大量湖田,人们还把北方的农作物的栽培、施肥、牛耕等先进技术与南方水田种植经验相结合,在江南地区普遍实行麦稻兼作,五岭以南则种双季稻。

请回答:

(1)材料一图中的水利工程是什么?由谁修建?有何作用?

(2)材料二中的“变法”指什么?该“变法五年后”的效果如何?

(3)材料三中的“这条商路”指什么?该线路的开辟者是谁?

(4)材料四反映东晋南朝时我国南方经济呈现何种现象?据上述四则材料,谈谈推动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答案解析

(1)都江堰;李冰;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造福了四川人民,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2)商鞅变法;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3)丝绸之路;张骞。(4)东晋南朝时我国南方经济得到大发展,农业生产技术有了很大改进,南方已有双季稻;第二问开放性题目,兴修水利工程;国家改革政策;技术改进等。

(1)第一问依据材料图示关键词“飞沙堰、内江、外江”可知,此水利工程是都江堰;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流域主持修建的都江堰;第三问依据所学可知,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运用“深淘滩、低作堰”治水思想,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造福了四川人民,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2)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鼓励耕织,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可知,此内容反映的是商鞅变法;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3)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中国精美的丝绸是这条商路上运输最多的商品,而石榴、葡萄、胡麻、胡桃等西域物产,也是在汉朝时通过这条商路传到内地的”可知,此内容反映的商路是丝绸之路;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加强了西域与内地的联系,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4)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在太湖、鄱阳湖和洞庭湖一带开辟了大量湖田,人们还把北方的农作物的栽培、施肥、牛耕等先进技术与南方水田种植经验相结合,在江南地区普遍实行麦稻兼作,五岭以南则种双季稻”可知,此内容反映了东晋南朝时我国南方经济得到大发展,农业生产技术有了很大改进,南方已有双季稻;第二问开放性题目,兴修水利工程;国家改革政策;技术改进等。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