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交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友好往来是古代中国对外
题目描述
【题目】 和平交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友好往来是古代中国对外关系的主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丝绸之路是一条贸易之路,更是一条友谊之路。在中华民族同其他民族的友好交往中,逐步形成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特征的丝绸之路精神。
﹣﹣习近平在2016年4月29日的讲话
(1)据材料一,概括“丝绸之路”的历史作用。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开辟“丝绸之路”的背景事件。
材料二 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 “伟大僧人”的名字及其留下的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材料三 某历史文献记载:“自永乐三年奉使西洋,迄今七年,所历……三十余国,涉沧溟(大海)十万余里。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波狂澜。”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个朝代的哪一历史事件?据材料三,概括这一事件的特点。
答案解析
(1)作用:促进中外贸易(贸易之路);促进中外友谊(友谊之路);形成丝绸之路精神.事件:张骞通西域.(2)名字:玄奘.文献:《大唐西域记》.(3)朝代:明朝.事件:郑和下西洋.特点:奉命出使;持续时间长;行程远;规模大;航海技术高超.
(1)依据材料一“古代丝绸之路是一条贸易之路,更是一条友谊之路。在中华民族同其他民族的友好交往中,逐步形成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特征的丝绸之路精神。”的信息可知,“丝绸之路”的历史作用是促进中外贸易(贸易之路);促进中外友谊(友谊之路);形成丝绸之路精神。结合所学知识,张骞通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玄奘是唐代著名高僧,于贞观元年一人西行五万里,历经艰辛到达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取真经,前后十七年,遍学了当时大小乘各种学说,《大唐西域记》十二卷,记述他西游亲身经历的110个国家及传闻的28个国家的山川、地邑、物产、习俗等。(3)依据材料三“自永乐三年奉使西洋,迄今七年,所历……三十余国,涉沧溟(大海)十万余里。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波狂澜。”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郑和下西洋是明代永乐、宣德年间的一场海上远航活动,共计七次,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和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
相关试题
【单选题】 当Al/Ni比过低时,聚合反应活
5757 属于漏出性出血的是()。4091
5547初步勘察对场地内拟建建筑地段的稳定性
资源配置的根本原则是()。
(判断题)活动积分是指在总行组织的专项外汇业
景德镇瓷器始于汉代,这时的陶器“质甚粗,体甚
神舟十号总设计师张柏楠说过,载人航天工程有数
下列名句分别对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现基本内容的
摩肩接踵对于()相当于()对于悲伤 -答案
72. 汽车紧急制动时,由于离合器的(),限
邮政监管与邮政运营的( ),将会对邮政行业的
计算题:下面是某电站水平位移记录表(视准线法
啤酒中的风味化合物按风味强度的不同如何分类?
停车时如何切换烧咀冷却水?
瑞士的首都是哪个城市:( )
双回路制动系统是指系统内有两个分别独立的()
在鼻-鼻窦癌中,鳞状细胞癌约占()
颅骨骨折可引起()。
基尼系数是衡量一个国家收入公平程度的一个重要
( )不是PLC主机的技术性能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