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问答问题。
题目描述
【题目】 阅读下列材料,问答问题。
材料一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最独特之处在于,我们是唯一保持了两千年中央集权制度的国家,也是当今世界上前三十大经济体中唯一保持这一制度的国家。这种中央集权、大一统的国家模式并非一日建成,它经历了一个漫长、血腥和充满探索 的过程。对于专制者来说。想要维持集权统治,必须在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分配模式、 全民思想的控制模式、社会精英的控制模式以及与之相配套的宏观经济制度模式这 四个方面完成制度建设。中国历史上的众多制度创新,从本质上来说,都围绕着四大基本制度而展开。这四个基础性制度,如四根“支柱”共同支撑起中央集权的“大厦”,历经上千年的打磨和探索,日渐趋于精致完善,在明清时期达到巅峰。
——摘编自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材料二行省是元代开始设置的一级行政区划。它的确立是我国行政制度的一次重 大改革……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故行省官员的权力相当 大。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 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行省的治析往往就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转站”。
——摘编自《中学历史教学史料汇编》
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根据所学知识指出,秦始皇为了“维持集权统治”而实施的“中 央与地方的权力分配模式”是什么?隋唐时期的统治者为了实现“社会精英的控制模式”采取了什么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朝的行省制度是材料一中四种基础性制度的哪一种的体现?据此,请分析我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趋势。
(3)综上所述,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答案解析
(1)郡县制;科举制(2)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分配模式;中央集权不断加强(3)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依法治国、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等。
(1)依据材料秦始皇为了“维持集权统治”而实施的“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分配模式”结合所学知识,秦统一六国后,普遍推行郡县制,废除分封制,将全国划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设县,郡守和县令由皇帝任免,不能世袭。这种制度巩固和加强了统一的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后历代封建王朝多采用这一制度。从而得出正确答案为郡县制;隋唐时期的统治者为了实现“社会精英的控制模式”采取了措施,结合所学知识,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京和地方担任高官。为改变这种弊端,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期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选拔人才,科举制正式形成。从而得出正确答案为科举制。(2)依据题干“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故行省官员的权力相当 大。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 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结合所学知识,行省制,就是在中央设中书省总理全国政务,枢密院掌管军事,御史台负责监察;在地方设行中书省,行省设丞相一人,掌管全省军政大事。行省下设路、府、州、县。除称为“腹里”的地区(指大都及其周围地区)由中书省直辖外,其余地区分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派遣官员管辖。行省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古代行政制度的一大变革,“省”作为地方一级行政区的名称为后世沿用,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的目的,同时也对后世的政治制度尤其是地方行政区划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而得出正确答案为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分配模式;结合所学知识,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地方实行郡县制。隋唐时期创立科举制,有利于选拔人才,提高行政效率,扩大了统治基础,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元朝为了加强封建统治和对辽阔疆域的管辖,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这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新举措。从而得出正确答案为中央集权不断加强。(3)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从而得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我们可以得到启示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依法治国、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等。
相关试题
5673《消防安全责任制实施办法》由国务院办
【名词解析】 企业电子商务战略控制(技能鉴定
8236 政府扶持教育事业的首要内容应当是(
[多选] 僵蚕的功效是最新答案
(单选题)在临安的生态文明建设“1加3”模式
(单选题)用于人格测评的工具是()
当今中国正大踏步走进世界舞台中央,上
【判断题】 通过离合器联接的两轴可在工作中随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已经 70 多年。人类社会
【简答题】 清煤中发现什么情况要及时通知司机
【单选题】 你所在的公司是当地最大的化工厂,
德育过程中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矛盾
【单选题】“三不伤害”的内容不包括( )。
亚洲没有的气候是()
关于炉容比的叙述,错误的有()。
影响样本单位数的主要因素有( )。
49. 生产经营单位发生()时,单位的主要负
BME280传感器不支持的数据协议为____
下面关于莫底里阿尼描述正确的是
谁提出“四个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