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百年屈辱史,也是中国仁人志士不断反抗、争取民

题目描述

【题目】中国近代史是一部百年屈辱史,也是中国仁人志士不断反抗、争取民族独立的抗争史。近代中国社会不同阶层围绕国家和民族提出了不同的思想主张,推动中国政治、思想不断向前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清朝统治集团内部的洋务派开展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在他们看来,中国的制度是西方不能望其项背的,中国的纲常名教是安身立命的根本。期间创办的一系列军事民用企业,于不知不觉中把封建主义的坚冰钻开了些微裂缝,民族资本主义则可以沿着这些裂缝慢慢渗入。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指出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及其产生的积极作用。

材料二  在这百天之内康有为等推行了不少新政,第一,以后政府的考试不用八股文,都用政治、经济策论;第二,调整行政机构,裁汰了许多无用的衙门和官职,允许官民上述言事;第三,成立农工商总局,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2)根据材料二中戊戌变法相关措施,分析其主要意图。

材料三  新旧三民主义内容比较简表

名称

旧三民主义内容

新三民主义内容

民族主义

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

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民权主义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国民一律平等

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摘编自《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3)根据材料三,指出孙中山新三民主义“新”的表现。

材料四  1918年,李大钊接连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热情讴歌俄国十月革命。李大钊盛赞十月革命“是世界革命的新纪元,是人类觉醒的新纪元”热烈欢呼“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摘编自部编《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李大钊在中国传播的是何种思想?写出抗战间该思想与中国革命实践统一的理论成果。

(5)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近代中国政治思想发展历程的认识。

答案解析

(1)目的:维护清朝的统治积极影响: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2)意图:选拔人才;减少财政支出;促进民族工业;提高行政效率。(3)新在——民族主义:明确反帝,民族平等;民权主义: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民生主义:提出了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更加关注农工。(4)传播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毛泽东思想(5)近代中国社会不同阶层围绕国家和民族提出了不同的思想主张,推动了中国政治、思想不断向前发展。

(1)根据材料一“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清朝统治集团内部的洋务派开展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在他们看来,中国的制度是西方不能望其项背的,中国的纲常名教是安身立命的根本。期间创办的一系列军事民用企业,于不知不觉中把封建主义的坚冰钻开了些微裂缝,民族资本主义则可以沿着这些裂缝慢慢渗入。”可知,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为了维护清朝的统治,洋务运动积极影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2)根据材料二“在这百天之内康有为等推行了不少新政,第一,以后政府的考试不用八股文,都用政治、经济策论;第二,调整行政机构,裁汰了许多无用的衙门和官职,允许官民上述言事;第三,成立农工商总局,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可知,戊戌变法主要意图是选拔人才;减少财政支出;促进民族工业;提高行政效率。(3)根据材料“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可知,民族主义明确反帝,民族平等;根据材料“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国民的政府,国民一律平等”“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可知民权主义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根据材料“平均地权”“平均地权,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可知,民生主义提出了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更加关注农工。(4)根据材料四“1918年,李大钊接连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热情讴歌俄国十月革命。李大钊盛赞十月革命“是世界革命的新纪元,是人类觉醒的新纪元”热烈欢呼“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出李大钊在中国传播了马克思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抗战间该思想与中国革命实践统一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5)综合题干材料,对近代中国政治思想发展历程的认识是近代中国社会不同阶层围绕国家和民族提出了不同的思想主张,推动了中国政治、思想不断向前发展。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