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12 13:00:42

某校历史兴趣小组以“民族复兴之路”为主题开展了探究活动。阅读

题目描述

【题目】某校历史兴趣小组以“民族复兴之路”为主题开展了探究活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民主法治建设)

(1)设计表格归纳知识,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请把下表补充完整。

法律文献

内容摘要

地位或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新时期一部比较完善的宪法

 

 

(走向世界舞台)

1955年,众多亚非独立国家的首脑聚集在印度尼西亚,举行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周恩来在会上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的,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是来求同的,而不是来立异的。”他呼吁亚非各国撇开分歧,加强团结,为会议成功而努力。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2)材料中的国际会议是指哪次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针对亚非各国的矛盾、分歧提出了什么方针?

(农业现代化)

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3)根据图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是什么?你从图二能获取什么信息?试分析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是国家实行了什么政策?

(强国之路)

《复兴之路》指出:“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

(4)材料中带领中国人民“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的国家领导人是谁?“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其指导思想在哪次会议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5)纵观新中国的发展历程,我们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答案解析

(1)根据所学和材料一“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可知,①是1949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②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2)根据所学和材料二“1955年,众多亚非独立国家的首脑聚集在印度尼西亚……周恩来……我们是来求同的,而不是来立异的……”可知,这是1955年的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3)根据所学和材料三可知,出现图片1是因为“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等“左”倾错误的影响。图片表明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收入持续增长。这是因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4)根据所学和材料四“……20世纪的最后20年……中国……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可知,领导人是邓小平。指导思想是邓小平理论。在中共十五大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5)根据所学和材料一、二、三、四可知,我们得到的启示是,在法治上,依法治国,完善社会主义法治等;在经济上,遵循客观的经济规律,制定经济政策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等;在外交上,遵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等。

(1)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②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2)万隆会议。求同存异。(3)“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影响,“左”倾错误。信息: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因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4)邓小平。邓小平理论。中共十五大。(5)法治:依法治国,完善社会主义法治等;经济:遵循客观的经济规律,制定经济政策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等;外交:遵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等。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