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善于总结经验和教训,是人类历史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在新中国建

题目描述

【题目】善于总结经验和教训,是人类历史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在新中国建立之初和社会主义探索时期,我们取得了重大成就,但也出现了重大失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后,中华民族面对着两大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中共十五大报告

材料二  中国与印度、美国钢和电产量的比较:

材料三  1953年就要到来的时候,……我国社会生活中又出现和积累了一些新的矛盾,……在农村,主要是土改以后农民分散落后的个体经济难以满足城市和工业对粮食和农产原料的不断增长的需要。……在城市,工人阶级和国营经济同资产阶级之间限制和反限制的斗争已经经历几大回合,……使党不能不考虑加紧和扩大农村的互助合作运动和城市限制资本的措施。

——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七十年》

材料四   1978年,邓小平第一次成为《时代》周刊的年度风云人物,该刊认为邓小平“给他饱受极端主义之苦的中国带来了稳定与安宁”。

(1)材料一中,第一个任务完成的标志是什么?说明材料一中两大任务之间的关系。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当时中国的经济存在什么问题?新中国以什么对策解决这一问题的。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新中国初期我国为解决“一些新的矛盾”所采取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措施的实质和意义。

(4)材料四中的“极端主义”指的是哪一事件?20世纪50年代后期,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发生了什么类似的严重失误?

(5)根据以上材料,说说我国这段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怎样的特点?

答案解析

(1)1949年,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国家富强的前提。(2)我国工业(经济)落后,工业水平低,工业基础薄弱;实施“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3)措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或三大改造。)实质: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意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4)“文化大革命”;“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5)社会主义道路在曲折之中不断发展(或正确与失误、成就与挫折错综交织)。

(1)根据材料一“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第一个任务完成的标志是1949年,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两大任务之间的关系是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国家富强的前提。(2)根据材料二“中国与印度、美国钢和电产量的比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中国的经济存在的问题是我国工业(经济)落后,工业水平低,工业基础薄弱。新中国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是1953-1957年实施“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3)根据材料三“……在农村,主要是土改以后农民分散落后的个体经济难以满足城市和工业对粮食和农产原料的不断增长的需要。……在城市,工人阶级和国营经济同资产阶级之间限制和反限制的斗争已经经历几大回合,……使党不能不考虑加紧和扩大农村的互助合作运动和城市限制资本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初期我国为解决“一些新的矛盾”所采取的措施是1953-1956年实行三大改造,即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措施的实质是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意义是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四中的“极端主义”指的是文化大革命。20世纪50年代后期,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发生了类似的严重失误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5)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这段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的特点是社会主义道路在曲折之中不断发展。(正确与失误、成就与挫折错综交织)。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