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阅读理解及分析

题目描述

【题目】阅读理解及分析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先帝不以臣卑鄙(___________)

(2)先帝以驱驰(___________)

【2】翻译: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3】这两段文字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它们分别可以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用两个历来为人们称赞诸葛亮的成语,来评价诸葛亮这个人物的高风亮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选自《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  作者:诸葛亮  年代:三国参考译文:我本来是平民,在南阳务农亲耕,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出名。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见识短浅,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去我的茅庐拜访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我因此有所感而情绪激动,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兵败,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在危机患难之间奉行使命,那时以来已经有二十一年了。先帝知道我做事小心谨慎,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接受遗命以来,我早晚忧愁叹息,只怕先帝托付给我的大任不能实现,以致损伤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人烟稀少的地方。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员装备已经充足,应当激励、率领全军将士向北方进军,平定中原,希望用尽我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恢复汉朝的基业,回到旧日的国都。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且尽忠陛下的职责本分。【1这道题目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实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其中要特别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现象、一词多义的理解。其中“卑鄙”意思是“身份低微,见识短浅”。【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其中“所以”是“用来……”。【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意的理解能力和对事件的概括能力。解答此题关键要了解文意,根据句子的理解了解其中所包含的事件。“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指的是刘备“三顾茅庐”的事;“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指的是“出使东吴,联吴抗曹”的事;“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指的是刘备临死前“白帝城托孤”的事。【4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和成语的积累能力。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故事情节、人物的言行举止、文章对人物的各种描写等来整体感知的。概括时要做到既全面,又要突出重点。根据平时的积累,我们知道,人们一直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词来赞美诸葛亮。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