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2 02:06:31

古往今来,不少思想家对人性作过认真的思考。

题目描述

【题目】古往今来,不少思想家对人性作过认真的思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孟轲《孟子·告子上》

材料二若夫目好色,耳好听,口好味,心好利,骨体肤理好愉佚,是皆生于人之情性者也……是性人为之所生,其不同之征也。……故圣人化性而起伪,伪起而生礼义,礼义生而利法度。

——荀况《荀子·性恶》

材料三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侧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

——王阳明《传习录》

材料四因为我们还不知道美德的本性和性质,我们也必须在一个假设之下来问美德是否由教育而来的问题,就像这样:如果美德是属于这样一类心灵的善,它是否应该由教育而来?让我们假设第一个假设是知识或不是知识——在这种情形之下,它是由教育来的或不是由教育来的?……但美德是否由教育而来的呢?或毋宁说,是否每一个人都能看到只有知识是由教育而来的呢?

——苏格拉底

根据材料,分别概括孟子、荀子、王阳明、苏格拉底在人性观问题上的主张以及他们共同关心的问题。

 

答案解析

第一小问分别依据材料一中“人性之善也”,材料二中“是皆生于人之情性者也”,材料三中“此便是良知”,以及材料四中“美德是属于这样一类心灵的善”的信息可以归纳出他们各自的思想主张;第二小问“主张”依据材料可知是“道德”问题。

主张:孟子:人性善。荀子:人性恶。王阳明:致良知。苏格拉底:善是人的内在灵魂,知德合一。共同问题:道德问题。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