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4 07:55:43

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长期居于主导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题目描述

【题目】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长期居于主导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以激烈变革的时代为背景,以崛起的士阶层为骨干,以兴旺的私学为基地,战国时代,学术思想界出现了诸子并起,学派林立,相互驳难的空前繁荣的文化气象,揭开了中国文化史上最为光彩夺目的篇章。

——摘编自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

(1)材料一中“空前繁荣的文化气象”指的是什么?任举一位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并说明其主要主张。

材料二: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董仲舒的主张,并说明其提出该主张的目的。

材料三:宋明时期,儒家思想发展到了理学阶段。表为理学不同学派的核心主张。

 

 

 

代表学派

核心主张

“理”是万物的本原,强调格物致知

“心是万物的本原”“心就是理,强调内心的修养”

 

 

(3)表中①②分别是哪一学派?两者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长期居于主导地位的原因。

 

答案解析

(1)空前繁荣的文化气象:根据材料“学术思想界出现了诸子并起,学派林立”可知,这一文化气象是百家争鸣。代表人物及主张:根据所学可知,春秋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孔子,主要主张是仁、礼等;战国时期代表人物孟子,主要主张是性善论、仁政等;战国时期另一代表人物荀子,主张性恶论、礼法并施等。(2)主张:根据材料“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可知,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目的:根据材料“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可知,这一主张的目的在于适应巩固大一统政治的需要。(3)学派:①根据“格物致知”可知这是程朱理学②根据“心是万物的本原”可知这是陆王心学。区别:根据所学可知,理学主张格物,是客观唯心主义,心学认为心是万物本原,因此是主观唯心主义。(4)原因:此题可以从儒学本身的发展演变进行解答,也可以从不同时期统治者对其重视来解答。

(1)百家争鸣。代表人物及主张:孔子:仁、礼等;孟子:性善论、仁政等;荀子:性恶论、礼法并施等。(2)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目的:适应巩固大一统政治的需要。(3)①程朱理学②陆王心学。理学是客观唯心主义,心学是主观唯心主义(4)从儒学自身不断丰富完善适应了不同时代的社会需要角度作答;或从统治者重视角度作答。(若从其它角度作答,言之有理,也可得分)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