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纷争,社会急剧变化。各家学派针对治理国

题目描述

【题目】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纷争,社会急剧变化。各家学派针对治理国家的问题提出自己的主张,进行激烈的论争,出现了学术繁荣的局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分裂趋向统一的春秋战国时期,造就了老子、孔子等一大批杰出的思想家,学术思想繁荣,战国时期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其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思想家是孔子。

材料二: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互利。

材料三:某同学考试成绩不理想,老师安慰他说:“一次的失败不重要,说不定,正是因为这次没考好,你才能及早发现问题,坏事也可能变成好事。”

材料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依法治国,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改革开放以来民主法制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孔子创立了什么学派?其思想的核心是什么?我们要研究孔子的言行首先应该查阅哪部书?

(2)材料二是哪位学者的什么观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老师引用了哪位学者的思想教育学生?他生活在什么时期?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在春秋战国时期,提倡“依法治国”的是哪一个学派?它的代表人物是谁?

答案解析

(1)儒家学派;仁的学说,以德治国;《论语》.(2)墨子;兼爱、非攻.(3)老子;春秋时期.(4)法家;韩非.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是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其核心思想是“仁”的学说,后来他的弟子们把孔子的言行编成《论语》一书,可供我们要研究孔子时查阅。(2)依据材料二信息“兼相爱,交互利”,结合所学可知,这是战国时期墨子的“兼爱”“非攻”的观点。(3)根据材料三信息“坏事也可能变成好事”,并结合所学知识,春秋时期老子认为“世间万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因此老师用老子的思想教育学生。(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在春秋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韩非子认为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提倡改革,主张法治。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