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阅读下列文言《南梁之难》,完成小题。

题目描述

【题目】阅读下列文言《南梁之难》,完成小题。

    南梁之难①,韩氏请救于齐。田侯②召大臣而谋曰:“早救之,孰与晚救之便?”张丐对曰:“晚救之韩且折而入于魏,不如早救之。”田臣思曰:“不可。夫韩、魏之兵未弊,而我救之,我代韩而受魏之兵,顾反③听命于韩也。且夫魏有破韩之志,韩见且亡,必东诉于齐。我因阴结④韩之亲,而晚承魏之弊,则国可重,利可得,名可尊矣。”田侯曰:“善。”乃阴告韩使者而遣之。

韩自以专有齐国,五战五不胜,东诉于齐,齐因起兵击魏,大破之马陵。魏破韩弱,韩、魏之君皆朝田侯。

(节选自《战国策•齐一》)

(注释)①南梁之难:指的是魏国进攻韩国的南梁一事。②田侯:齐威王。③顾反:反而。④阴结:

秘密结盟。⑤朝:朝见,朝拜。

【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⑴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田侯召大臣而谋曰  (       )      ②张丐对曰            (       )

③齐因起兵击魏      (       )      ④韩、魏之君皆朝田侯  (       )

⑵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孰与晚救之便

A.王之蔽甚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

C.公将驰之(《曹刿论战》              D.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2】按要求用“/ ”标出下面句子的停顿。(划一处)

晚 救 之 韩 且 折 而 入 于 魏。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且夫魏有破韩之志,韩见且亡,必东诉于齐。

(2)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

【4】用自己的话概括齐威王能使韩魏两国都来朝拜齐国的原因。

答案解析

节选自《战国策》         作者:刘向             年代:西汉参考译文:魏国进攻韩国的南梁,韩国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召集大臣共同商议,他说:“早救韩与晚救韩,到底那种做法有利呢?”张丐回答说:“如果晚救韩,韩国必将转而投靠魏国,不如早救韩。”田臣思说:“不行,韩、魏之兵还未疲惫,我们出兵救韩,这等于我们代替韩军去遭受魏军的攻击,反会使我们受韩国的控制。况且魏国存心要灭掉韩国,韩国眼看自己将要被灭,一定会求诉于齐国。我们就秘密地和韩国结为友好,慢慢地等待魏军疲惫。这样,齐国就可以举足轻重,利可以得,名可以尊了。”威王说:“好。”就秘密和韩国使臣结为友好,让他返国。韩国自恃有齐国援助,和魏国五战而五不胜,就求诉于齐国,齐国于是出兵进攻魏国,大败魏军于马陵。这时魏国损兵折将,而韩国因为与魏国多次激战,也被削弱,因此,韩、魏两国的君主都通过相国田婴来朝拜齐威王。【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文言词语的学习和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首要环节,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词语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而且还要注意词语在上下文中的特殊意义和用法,这就要求学生能活学活用。注意识记“对(回答)、因(于是)”这些常在文言文中出现的词语的意思。【2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主谓之间要停顿;谓宾之间要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关联词后面要停顿;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根据句意“如果晚救韩,韩国必将转而投靠魏国,不如早救韩”来划分即可。【3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记漏翻关键词语。注意以下关键词语的意思:第一个“且”,况且;第二个“且”,将近;“苟”,苟且;“于”,在。【4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语句,概括即可。仔细分析第一段中田臣思的建议,可知,在韩国受到魏国攻击时,齐威王没有立即出兵救援,而是秘密和韩国结盟,等到魏国与韩国多次交战后再攻打魏国,最终魏国韩国的实力都被削弱,使得只得臣服于齐威王。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