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3 22:28:46

(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题目描述

【题目】(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真正的天赋在于,它懂得改变。”“(20世纪30年代)当绝望和大萧条袭来的时候,……通过新的政策、新的工作和新的共同目标战胜了恐惧。是的,我们可以!”

——美国总统奥巴马的演讲文摘

(1)材料一中“新的政策”是指什么?(2分)该政策“新”在何处?(2分)

材料二 苏联虽然号称“最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但主要消费品长期供应不足。1985 年苏联人均收入为西方国家的三分之一左右,生活水平与西方的差距更大。而且,主要消费品长期短缺、供给不足,经常需要凭票供应,暗藏了通货膨胀的危险,人民生活水平从一战前的欧洲第五位下降到在八十年代的居世界第八十八位。1985年人均住房面积仅15平米,为西方国家50%;每百户汽车拥有量为14辆,仅为西方国家的17.50%。

——《全球通史》

(2)材料二反映了苏联社会发展的什么问题?(2分)为此,20世纪80年代后期,苏联曾进行过什么改革?(2分)结果如何?(2分)

材料三

注:粮票(1955年起发行至1993年停止流通)曾关系到国计民生,虽已退出历史舞台,但仍能昭示那个时期的经济体制特色,颇具史料价值。新中国第一张股票是1983年7月8日由深圳市宝安县联合投资公司发行的,它打破了“股票是资本主义的专利”的旧观念。此后,上市公司在中国纷纷涌现。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从图一到图二反映出中国的经济体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变化的原因是什么?(2分)

(4)综合上述材料,你能得出什么启示?(2分)

答案解析

(1)依据材料一“美国真正的天赋在于,它懂得改变”“(20世纪30年代)当绝望和大萧条袭来的时候……通过新的政策、新的工作和新的共同目标战胜了恐惧”,结合所学得出“新的政策”为罗斯福新政;指出该政策“新”在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2)依据材料二“苏联虽然号称‘最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但主要消费品长期供应不足……生活水平与西方的差距更大。而且,主要消费品长期短缺、供给不足,经常需要凭票供应,暗藏了通货膨胀的危险……”,结合所学概括得出苏联经济发展极为缓慢,人民生活水平低等社会问题;根据材料中社会问题的理解及联系所学知识,认识理解20世纪80年代苏联进行了戈尔巴乔夫改革,得出改革失败及最终导致苏联解体的结论。(3)依据材料三中从“粮票”到“股票”的变化,结合所学概括得出中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根据上述变化的时代背景及相关的所学知识,分析概括上述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即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等。(4)问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回答时自圆其说即可,但要注意分析问题的角度。要结合中苏两国的改革的背景、内容、成效,以及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用发展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

(1)新的政策:罗斯福新政。新: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2)问题:经济发展极为缓慢,人民生活水平低。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失败,成为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3)变化:由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原因:实行改革开放政策。(4)启示:经济体制必须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创新。(或经济改革要依据国情,实事求是;要善于总结和借鉴他国的经验和教训等。)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