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一部近代史也是中国人民的探索史。阅读下列材料:

题目描述

【题目】一部近代史也是中国人民的探索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同治初年由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领导的自强运动,是我国近代史第一个应付大变局的救国救民族的方案……这是一个不彻底的方案。……甲午以康有为所领导的变法运动是我国近代史上救国救民族的第二方案。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这三种有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达到了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中国当成为至为完美的国家。

——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周年纪念会上的演说

回答:

(1)为什么说材料一中“自强运动”一个“不彻底的方案”?说出康有为所领导的变法运动的影响。

(2)材料二中“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社会革命”分别被概括为什么思想主张?与材料一中的第一、第二方案相比,孙中山的救国救民族的方案有何特点?

(3)你如何看待上述救国历程?

答案解析

(1)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2)“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用革命手段推翻满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3)上述救国历程是步步深入,由表及里的。上述救国历程也是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进程。

(1)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康有为所领导的变法运动是戊戌变法运动,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2)依据所学可知,“民族革命”指民族主义;“政治革命”指民权主义,“社会革命”指民生主义;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满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3)依据所学可知,两次鸦片战争使国人认识到,必须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于是中国展开了三十年的洋务运动。甲午战败,标志着洋务运动失败,国人意识到,只从器物层面学习西方是不够的。面对亡国灭种的危机,为了救亡图存,以康有为为首的维新派人士联名上书请求变法。终于在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变法诏书进行变法,变法最终失败。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中华民国。二者都是制度层面的变革,但国家的沉沦没有得到根本变化。于是,1915年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科学,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从思想层面上项西方学习。因此,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发展历程是器物----制度----思想,这样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