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7-30 03:44:50

材料一华夏国家是依靠封建制(封邦建国,下同)而形成的国家形态

题目描述

【题目】材料一华夏国家是依靠封建制(封邦建国,下同)而形成的国家形态。……但是,随着封建制赖以存在的宗法制日渐败坏的时候,再依靠封建制重建国家的企图,就难以实现了。……随着世代的交替,亲族间维持忠诚的纽带日益松弛,诸侯与周室之间的距离越拉越大,……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必须再一次重新寻找制度建构的道路,重新踏上制度建构的征程,这就是从华夏国家到官僚制国家的嬗变。

——刘建军编著《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十六讲》

材料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中华民国之宪法由国会制定”。

材料三(法国大革命)废除了那样多自由所赖以存在的其他东西,这时,我便倾向于认为,如果当初由专制君主来完成革命,革命可能使我们有朝一日发展成一个自由民族,而以人民主权的名义并由人民进行的革命,不可能使我们成为自由民族。……中央集权制“是旧制度在大革命后仍保存下来的政治体制的唯一部分,因为只有这个部分能够适应大革命所创建的新社会”。

——摘编自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

(1)依据材料一分析春秋时期政治制度变革的趋势。依据战国时期的历史,说明“制度的重新建构”。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中华民国确立的政治体制与中国古代的权力制衡体制有何不同?

(3)依据材料三归纳作者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国大革命后至19世纪中后期政体演变的主要趋势及根本原因。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中外不同时期政治体制的变化,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归纳能力,以及联系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1)春秋时期政治制度变革的趋势,可以根据材料中的“随着封建制赖以存在的宗法制日渐败坏的时候,再依靠封建制重建国家的企图,就难以实现了”概括得出。“制度的重新建构”可以根据材料信息“这就是从华夏国家到官僚制国家的嬗变”,再联系教材所学来说明。(2)中华民国确立的政治体制与中国古代的权力制衡体制的不同,应当根据对材料二的概括,得出中华民国的政治体制是反对专制,维护民主政治;再联系所学回答中国古代的权力制衡体制的特点。(3)材料三中作者的观点,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如果当初由专制君主来完成革命,革命可能使我们有朝一日发展成一个自由民族,而以人民主权的名义并由人民进行的革命,不可能使我们成为自由民族”“中央集权制‘是旧制度在大革命后仍保存下来的政治体制的唯一部分,因为只有这个部分能够适应大革命所创建的新社会’”概括得出。法国大革命后至19世纪中后期政体演变的主要趋势,应当根据教材所学来回答。出现这一趋势的根本原因,应当联系所学,从当时法国社会状况特别是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来回答。

(1)趋势:分封制、宗法制瓦解。建构: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从贵族制(世卿世禄制)向官僚制转变。(2)不同:中国古代的权力制衡体制维护君主专制;中华民国的政治体制则反对专制,维护民主政治。(3)观点:反对人民自行起来革命,主张由君主来完成革命;中央集权制适应了大革命后的新社会。趋势:走向共和,最终确立共和政体(共和制逐步取代了君主制及帝制)。根本原因:工业资本主义发展,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封建保守势力日趋削弱。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