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中国共产党的正确决策和引导,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的重要保

题目描述

【题目】中国共产党的正确决策和引导,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的重要保障。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所提出的问题。

材料一:周恩来同志回忆在贵州召开的某次会议时说:“(1935年)会议纠正第三次‘左’倾路线,在这个万分困难的危急时刻,毛主席扭转了航向,使革命开始走向胜利,对我们党的发展起了决定性作用。”

材料二: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这个极其复杂和困难的历史任务,现在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完成了。我国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问题,现在已经解决了。

——摘自刘少奇《在中共八大上的政治报告》

材料三: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摘自《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1)材料一所述是的是哪一次重大会议?这次会议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有何地位?请指出在这次会议后红军在长征途中取得的一个重大胜利。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共八大召开的背景。

(3)材料三中改变“思想方式”是指“思想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全国农村开始推行哪一重大政策?

(4)结合以上材料,你对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有何认识?

 

答案解析

(1)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等。(2)背景: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3)由“两个凡是”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4)要与时俱进;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要不断创新;要从中国国情出发,不断深入改革。

(1)问题一:由材料一中“(1935年)会议纠正第三次‘左’倾路线,在这个万分困难的危急时刻,毛主席扭转了航向,使革命开始走向胜利,对我们党的发展起了决定性作用。”可知,这描述的是遵义会议。第二问:1935年,在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第三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这次会议后红军在长征途中取得了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等胜利。(2)由材料二“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这个极其复杂和困难的历史任务,现在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完成了。我国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问题,现在已经解决了”可知,中共八大召开的背景是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3)第一问:由材料三“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可在,改变“思想方式”是指由“两个凡是”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第二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全国农村开始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把土地使用权长期承包给农民使用,农民获得生产自主权,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而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4)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首先结合题干对主题进行把握,“中国共产党的正确决策和引导,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的重要保障”,然后对以上三则材料中反映出来的启示进行整合。遵义会议、中共八大、十一届三中全会都强调必须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在结合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成绩,说明要坚持改革开放,深化改革,坚持对外开放。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