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7 09:06:41

从隋朝开始的科举制在中国延续了1300多年,至1905年被宣

题目描述

【题目】从隋朝开始的科举制在中国延续了1300多年,至1905年被宣布废除。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创进士科之后)历代踵行,时加修正,以迄于明清,防闲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

——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

材料二  (科举制)西国莫不慕之,近代渐设考试以取人才,而为学优则仕之举。今英、法、美均已见端,将来必至推广。

——丁韪良《西学考略》

材料三  邑聚千数百童生,擢十数人为生员;省聚万数千生员,而拔百数十人为举人;天下聚数千举人,而拔百数人为进士;复于百数进士,而拔数十人入翰林,此其选之精也。然内政外交,治兵理财,无一能举者,则以科举之试以诗文楷法取士,学非所用、用非所学故也。

——梁启超《公车上书请变通科举折》

材料四  1905年全国工矿企业已达400家左右,铁路、轮船等新式交通事业也逐渐兴办,这些无疑需要大量科学技术人才来操作和管理。同时,新式学堂的急剧增加需要众多的具有新知识的教师;清末新政中增设的许多政府机构如外交部、商部、学部……等,也都需要懂得相关专业的干员。显然,科举制无法培养、选拔这类新式人才。

——徐辉《废除科举制与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

(1)据材料一归纳科举制的主要特点。

(2)据材料三概括梁启超对科举选才的基本看法。

(3)在近代,科举制“西国莫不慕之”,而在中国却难逃被废除的命运。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述。

答案解析

(1)特点从材料一中的信息来归纳即可,要注意划分材料层次,获取有效信息,从“历代踵行,时加修正,以迄于明清”概括出延续时间长,不断发展完善;从“防闲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的信息归纳出选拔方式规范,公平公正。(2)看法根据材料四“邑聚千数百童生,擢十数人为生员;省聚万数千生员,而拔百数十人为举人;天下聚数千举人,而拔百数人为进士;复于百数进士,而拔数十人入翰林,此其选之精也”可以归纳为科举制层层精选人才;“然内政外交,治兵理财,无一能举者”可以归纳为所选人才缺乏实际治国能力;“则以科举之试以诗文楷法取士,学非所用、用非所学故也”可以归纳为学非所用,用非所学。(3)科举制“西国莫不慕之”可以从科举制的积极作用来分析,如用考试方式选才,体现公平择优的理念;“中国却难逃被废除的命运”可以从明清时期八股取士弊端以及近代中国社会的变化来分析,如八股取士束缚人才;民族危机出现;近代工业、近代学堂的发展;科举考试难以适应近代人才选拔的需要等。

(1)延续时间长;不断发展完善;选拔方式规范;公平(公正)。(2)看法:科举制层层精选人才;学非所用;用非所学;所选人才缺乏实际治国能力。(3)西方:用考试方式选才,体现公平择优,符合西方平等观念。中国:八股取士束缚思想;民族危机加深;西学东渐,近代工业发展和近代学堂创办。科举考试难以适应近代实用人才培养和选拔的需要。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