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题目描述

【题目】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

材料二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当仁不让于师。”“温故而知新。”

材料三  初一某班新学期刚刚开学,班上屡次出现乱扔纸屑、破坏公物的现象。为此班委会召开紧急会议,但大家意见不统一而争论了起来:

劳动委员:“一定要严厉惩罚,罚值日,实在不行一次罚10元。”

班长:“还是说服教育吧,一次不行就两次,相信他们会改的。”

材料四  现代国家固然需要强调依法治国,但也要强调以德治国。法治与德治必须结合。法可厚德,德可固法……只有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德治和法治统一,自律和他律并重,社会才能稳定有序。《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的现代选择》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三个思想家分别是哪家学派的创始人?概括他们的政治主张?

(2)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有哪些?与他有关的著作是哪一部?

(3)材料三中劳动委员和班长的话分别蕴含了战国时期哪两家思想学派的观点?

(4)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各学派著书立说,互相辩论,这种思想繁荣局面称为什么?这一局面的形成有何意义?

(5)根据材料四,指出现代化国家的治国方略是什么?

答案解析

(1)儒家、道家和法家;各自的政治主张:德政、无为而治、依法治国(2)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论语》(3)法家和儒家(4)百家争鸣;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为中国文化的发展打下基础。(5)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结合。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是春秋后期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为政以德”;春秋时期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主张“无为而治”;韩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提出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有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他的思想后来由其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3)根据材料三,劳动委员认为“一定要严厉惩罚,罚值日,实在不行一次罚10元。”由此判断与法家思想相关;班长认为“还是说服教育吧,一次不行就两次,相信他们会改的。”可知与儒家思想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末期的韩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提出法治,主张以法治国。孔子是春秋后期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核心思想:“仁”;“仁者爱人”。所以劳动委员和班长的话分别蕴含了战国时期法家和儒家思想学派的观点。(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这一局面的形成,是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为中国文化的发展打下基础。(5)根据材料四“现代国家固然需要强调依法治国,但也要强调以德治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指出现代化国家的治国方略是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结合。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