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4 18:14:2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题目描述

【题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艾森豪威尔政府(1953—1960年)显得更激烈地敌视北京。美国不仅拒绝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还顽固地反对它加入联合国。美国推行了一项对中国实施军事包围的政策,其中包括美国在朝鲜、日本、冲绳、台湾、南越、缅甸和泰国等地区保持军事基地。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 1971年7月6日,尼克松总统在美国堪萨斯城对世界格局提出了“五个中心”的看法。他认为,美、苏、中、西欧和日本是世界的五个力量中心。美国意识到自己的霸权地位已严重衰落,面对苏联的争霸,美国领导人更产生了紧迫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全面执行尼克松主义的一项内容,为了改善在美苏争霸中美国的战略处境,美国开始了接近中国的过程。

——《中国外交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材料三 尽管中国人说是尼克松政府急于要求得到北京之行的准许的,但是中国自己的动机却是掩盖不住的。基辛格秘密访华两周后,《红旗》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最坦诚地公开讲述了对美开放的正当理由:竟不含糊地区分了两个超级大国对中国威胁的程度及其对北京安全考虑所产生的影响。

——(美)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的对华政策。为此,中国政府在外交上采取了怎样的应对方针并取得了什么成就?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美国对华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并分析指出其变化的主客观原因。

(3)你觉得美国不断调整对华政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案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考生理解能力和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等内容。结合材料“更激烈地敌视北京……不仅拒绝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还顽固地反对它加入联合国……推行了一项对中国实施军事包围的政策”等语句可得出,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对华政策是对立的,采取敌对态度,意图封锁中国。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为在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果、捍卫和平以及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在外交上坚定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即实行“一边倒”方针。中国与苏联建交,掀起第一次建交高潮(2)本题考查中美关系的改善的相关内容。由材料一、二中“艾森豪威尔政府……更激烈地敌视北京”“尼克松……提出了“五个中心”的看法……美国开始了接近中国的过程”等语句可得出,美国对华政策由敌对封锁逐渐转变为意图接近中国,改善中美关系。结合材料和所学可知,主观原因在于:“美国意识到自己的霸权地位已严重衰落”,即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并不能处于有利地位;客观原因在于,这一时期世界逐渐呈现多极化的发展趋势,中国逐渐发挥越来越大的影响等等。(3)本题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以及对课本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结合材料和所学可知,美国根据不同时期的不同情况,调整自己的策略和对华政策,以使自己不断追求国际斗争中的有利地位,即根本原因在于美国的国家利益。

(1)政策:美国采取了敌视中国的政策。方针:中国采取了“一边倒”的方针。成就:与苏联建交、与苏联签订《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掀起第一次建交高潮(2)变化:美国从敌视中国转变为谋求改善中美关系。主观: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不利地位,需要中国牵制苏联;客观: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美苏争霸中苏联处于优势;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3)根本原因:国家利益。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