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老父告诫孙叔敖》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题目描述
【题目】阅读《老父告诫孙叔敖》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为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①。孙叔敖正衣冠而出见之,谓老父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诟②,人尽来贺,子独后来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③。”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
孙叔敖对曰:“甚善,谨记之。”
(选自《说苑·苑慎》)
(注):①吊:吊唁,慰问。②受吏民之诟:意即担任宰相一事,这是一种谦虚的说法。③余教:还没说完的话。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一国吏民皆为贺(______)
②有一老父衣粗衣(______)
③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______)
④孙叔敖再拜(_____)
【2】下列各句中与例句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足以治楚矣!
A. 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
B. 必以分人(《曹刿论战》)
C. 令辱之,以激怒其众。(《陈涉世家》)
D. 不以疾也 (《三峡》)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楚王不知臣之不肖
【4】翻译下列句子。
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
⑵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5】《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一文中提及到“孙叔敖举于海”。联系两篇文章,请你谈谈要成为杰出人才,需要具有哪些品质?
答案解析
翻译孙叔敖担任楚国的宰相,全国的官吏百姓都来祝贺。有一个老人,穿着麻布制的衣服,戴着白色的帽子,最后来慰问。孙叔敖整理好衣帽出来接见了他,对老人说:“楚王不知道我没有贤德,让我当了宰相,人们都来祝贺,只有您独自来吊唁,莫非有什么见教的吗?”老人说:“是有话说。身份已经很高贵但是待人骄傲的人,人民会离开他;地位已经很高但是擅弄职权的人,君主会厌恶他;俸禄已经很多但是不知足的人,祸患就会和他共处。”孙叔敖向老人拜了两拜,说:“(我)聆听并接受您的命令,愿意听您余下的教诲。”老人说:“地位越高,要越为人谦恭;官职越大,思想越要小心谨慎;俸禄已很丰厚,就不应索取分外财物。您严格地遵守这三条,足够把楚国治理好了!”孙叔敖回答说:“您说得真对,我会牢记在心的。”【1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有古今异义词,如“再”:第二次。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衣”是名词作动词,“穿”的意思,所以说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2A.因为;B.把;D. 认为,觉得;C和例句都是“把”。【3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楚王∕不知∕臣之不肖。【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恶”“以”“去”等字词的翻译。【5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孙叔敖,春秋时期楚国人,隐居海滨,楚庄王知道他有才能,用他为令尹。孙叔敖从隐居的海边被举用的,由此联想到成为杰出人才,需要有坚韧的意志;此文写的是孙叔敖听从老人的劝说,可见也需要有谦虚谨慎的态度,要善于接受别人的建议。
相关试题
425【习题】0、《党章》规定,党员干部要善
5849 具有内分泌功能的肿瘤有 ()189
3421 对民族资本主义赎买的具体方式是()
制定课程目标的基本依据主要包括:对教材的研究
(单选题)意外伤害保险通常从()开始计算责任
(单选题)女,8岁,头面部烧伤4小时入院,浅
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发表后,引起了宗教势力的
对2011年河北省居民消费价格变动情况的概括
【标准答案】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提出了第一个
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
下列选项符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是( )A.2
下列与“止于至善”体现的道理一致的是
历史地图是我们学习历史、分析历史、理解历史的
涉及结构安全的试块、试件以及有关材料,应按规
废锅干锅原因是什么?应如何处理?
常用清洁器具有哪些?
台秤的有效称量范围是什么?
论述国际邮政汇兑的几种通知方式。
在调车区为集中联锁时,进行连续溜放作业的分歧
邓小平敏锐地把握了国际形势的重大变化,对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