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阅读《老父告诫孙叔敖》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题目描述

【题目】阅读《老父告诫孙叔敖》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为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①。孙叔敖正衣冠而出见之,谓老父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诟②,人尽来贺,子独后来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③。”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

孙叔敖对曰:“甚善,谨记之。”

(选自《说苑·苑慎》)

(注):①吊:吊唁,慰问。②受吏民之诟:意即担任宰相一事,这是一种谦虚的说法。③余教:还没说完的话。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一国吏民皆为贺(______)

②有一老父衣粗衣(______)    

③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______)

④孙叔敖再拜(_____)

【2】下列各句中与例句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足以治楚矣!

A. 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

B. 必以分人(《曹刿论战》)

C. 令辱之,以激怒其众。(《陈涉世家》)

D. 不以疾也 (《三峡》)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楚王不知臣之不肖

【4】翻译下列句子。

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

⑵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5】《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一文中提及到“孙叔敖举于海”。联系两篇文章,请你谈谈要成为杰出人才,需要具有哪些品质?

答案解析

翻译孙叔敖担任楚国的宰相,全国的官吏百姓都来祝贺。有一个老人,穿着麻布制的衣服,戴着白色的帽子,最后来慰问。孙叔敖整理好衣帽出来接见了他,对老人说:“楚王不知道我没有贤德,让我当了宰相,人们都来祝贺,只有您独自来吊唁,莫非有什么见教的吗?”老人说:“是有话说。身份已经很高贵但是待人骄傲的人,人民会离开他;地位已经很高但是擅弄职权的人,君主会厌恶他;俸禄已经很多但是不知足的人,祸患就会和他共处。”孙叔敖向老人拜了两拜,说:“(我)聆听并接受您的命令,愿意听您余下的教诲。”老人说:“地位越高,要越为人谦恭;官职越大,思想越要小心谨慎;俸禄已很丰厚,就不应索取分外财物。您严格地遵守这三条,足够把楚国治理好了!”孙叔敖回答说:“您说得真对,我会牢记在心的。”【1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有古今异义词,如“再”:第二次。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衣”是名词作动词,“穿”的意思,所以说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2A.因为;B.把;D. 认为,觉得;C和例句都是“把”。【3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楚王∕不知∕臣之不肖。【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恶”“以”“去”等字词的翻译。【5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孙叔敖,春秋时期楚国人,隐居海滨,楚庄王知道他有才能,用他为令尹。孙叔敖从隐居的海边被举用的,由此联想到成为杰出人才,需要有坚韧的意志;此文写的是孙叔敖听从老人的劝说,可见也需要有谦虚谨慎的态度,要善于接受别人的建议。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