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材料一  “5月3日晚,学生在北京大学法科礼堂集会。

题目描述

【题目】    材料一  “5月3日晚,学生在北京大学法科礼堂集会。进步记者邵飘萍在会上报告了巴黎和会上中国失败的经过和原因,学生们听了悲愤交加,痛哭失声,一个学生当场撕下衣襟,咬破中指,血书“还我青岛”四个大宇……5月4日,北京3000多名学生在天安门集会。他们高呼“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宇”等口号,一致要求惩办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陆宗祥,举行示威活动。

材料二  6月5日,上海日商纱厂的中国工人首先罢工……接着,机器、纺纱、印刷、公共交通、码头、船坞等行业的工人相继罢工。

材料三  英国公使朱尔典也大体同意我的看法灬灬…这场中国的民族运动基本上是合理的……这场民族运动迄今所采取的方式博得外国人的敬重。

——1919年美国公使芮恩施给国务院的报告

根据材料回答:

(1)以上三则材料反映了我国历史上哪次运动的情况?这次运动开始于哪个城市?引发这场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事件?

(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6月以后这场运动出现的新变化是什么?这场运动有何伟大历史意义?

(3)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芮恩施认为“这场民族运动迄今所采取的方式博得外国人的敬重”,指什么方式?

(4)作为青年学生,我们应向当时的学生们学习哪些精神?

答案解析

(1)五四运动;北京: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或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正当要求被拒绝)。(2)从以学生为主体向以工人为主体转变。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3)和平请愿、示威游行、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等。(4)学习他们关心国家、民族命运的爱国精神和敢于斗争的精神。

(1)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5月4日,北京3000多名学生在天安门集会。他们高呼“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宇”等口号,一致要求惩办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陆宗祥,举行示威活动,可知此内容反映的是五四运动;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五四运动最先在北京开始;第三问依据所学可知,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是引发五四运动的导火线。(2)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6月5日,上海日商纱厂的中国工人首先罢工……接着,机器、纺纱、印刷、公共交通、码头、船坞等行业的工人相继罢工”可知,此内容反映了五四运动从以学生为主体向以工人为主体转变;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3)依据材料信息和结合所学可知,五四运动的斗争方式有和平请愿、示威游行、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等。(4)开放性题目,学习这些学生关心国家、民族命运的爱国精神和敢于斗争的精神。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