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社会进步也离不开制度创新。让我们回

题目描述

【题目】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社会进步也离不开制度创新。让我们回顾历史,汲取改革智慧。

【改革铸就铁血霸途】

材料一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论语》

(1)“管仲相桓公”于何时?“管仲相桓公”的结果是什么?管仲是如何“相”桓公的?

(2)孔子对“管仲相桓公”持什么态度?

【变法崛起群雄之林】

材料二

(3)如果我们要在?处添加一幅人物图片,你认为他应该是谁?根据材料分析秦国变法的原因是什么?(4)观察图片,面对顽固的保守派,如果你是商鞅,你将怎样辩驳?说出这次变法中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条措施?

材料三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路上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拾走),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为国家作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史记·商君列传》

(5)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变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答案解析

(1)春秋时期;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位霸主。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组建强大的军队;提出“尊王攘夷”扩充疆界。(2)肯定态度(3)秦孝公;秦国国力弱,不为各国重视。(4)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治理国家不能按照死板的方法去做,要灵活根据实际情况变通);建立县制(5)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社会稳定,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兼并六国打下坚实的基础。

(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管仲相桓公”发生在春秋时期。管仲相桓公最直接的结果是齐国国富兵强,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管仲注重经济,反对空谈主义,主张改革以富国强兵。对内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对外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2)根据材料一的内容“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可知孔子对管仲的改革持肯定的态度。(3)根据材料二图片中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商鞅变法前商鞅与守旧派的辩驳的场景,此事的国君是秦孝公,所以应该添加的人物是秦孝公。根据图片中的“诸侯卑秦”可知秦国变法的原因是秦国地处西部边陲,经济落后,文化荒漠,其他六国都瞧不起秦国,为改善秦国当时的国况,提升国力,同时抵制秦国的士族阶层。(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在面对顽固的保守派提出了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这是商鞅变法中有名的一句话。商鞅变法的内容中“推行县制”这一措施,其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它是一种行政管理制度,秦朝实行的郡县制,至今为止,仍然有“县”这一行政单位,说明它对后世的影响最为深远。(5)根据材料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一次较为彻底的改革运动,大大推动了社会进步和历史的发展;通过改革,秦国废除了旧的制度,创立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改革推动了秦国社会的进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同时壮大了国力,实现了富国强兵;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