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则强,分裂则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题目描述
【题目】“统一则强,分裂则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西北面,击退了游牧部落;为了防止他们卷土重来,还修筑了世界闻名的长城。为了完成这一巨大工程,耗去了大量生命,以致2000多年后的今天,人们仍要谈起这一事实:有10O万人为修筑长城而死去,长城的每一块石头都值一条人命,老百姓都为筑长城的事咒骂皇帝。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
材料三 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实事求是,提出一系列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解决台湾问题的重要论断和思想,确立了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指导方针。
(1)材料一中的“皇帝”指的是谁?他“耗去大量的生命”修筑长城的目的是什么?
(2)写出材料二反映的改革名称及其影响。
(3)结合材料一、二概括我国从秦汉到南北朝时期民族关系的变化。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邓小平提出的和平统一祖国的基本方针是什么?试说出这一方针成功运用的两个事例。
答案解析
(1)秦始皇(1分) 。目的:抵御匈奴(1分) 。(2)北魏孝文帝改革(1分) 。促进了民族融合,加速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1分)(3)变化:从民族间的对抗到民族融合(意思相近即可 1分) 。(4)一国两制 香港澳门回归(2分)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秦始皇的相关知识,秦始皇建立秦朝后,面对北方匈奴的不断侵犯,派大将蒙恬去反击匈奴,并且修筑了长城以抵抗匈奴的进攻,修筑长城给秦朝人民带来了巨大的负担,因此本题的答案是:秦始皇,抵御匈奴。(2)本题考查的是孝文帝改革的相关知识,通过“禁用鲜卑语”,我们可以判断出这次改革指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孝文帝进行了一系列汉化政策,比如:说汉语、改汉姓等,这促进了民族融合,也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3)本题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秦汉时期,中原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多是以冲突、对抗为主,而魏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注意向中原汉族先进的文明学习,所以我国从秦汉到南北朝时期民族关系的变化表现为:从民族间的对抗到民族融合。(4)本题考查的是祖国统一的相关知识,邓小平从维护祖国统一的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提出的和平统一祖国的基本方针是一国两制,在这一方针的指导下,1997年,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1999年澳门回到祖国的怀抱,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相关试题
8465【标准答案】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着力
4083 PVP在渗透泵片中起的作用为()A
6278 国家禁止贸易的是A.天然麝香B.虎
下列不属于国家秘密的是?____ A: 国
9.数据结构里,任意两顶点之间的边都是有向边
10月30日,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在福建省上杭县
(单选题)公债发行的前提是()。
(单选题)下列哪种蛇属混合毒毒蛇()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是()
论述闷顶火灾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哥特字体”是12世纪末由德国人通过对卡罗林
对原发性肝癌实验室诊断最佳指标是()
复式政府预算一般由( )组成。A经常预算B资
不正确的日期常数是[ ]。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生物膜的功能
关于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AIE)的临床特征,
攀登作业可借助梯子上下, 。(
生态文化创新是生态文明时代全人类的共同使命。
“终身教育”理念是何时提出的?
94.在综合布线系统中,对()介质可以测量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