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2-12-17 08:48:07

《沁园春长沙》中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采用象征手法,

题目描述

《沁园春·长沙》中“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采用象征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一代革命青年的凌云壮志。这种手法古诗中经常采用,下面古诗没用使用象征手法的一项是
A.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B.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七步诗》
C.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D.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答案解析

解析同上   

A项采用象征手法,字面上是咏石灰,实际借物喻人,托物寄怀,表现了诗人高洁的理想。B项曹诗用用萁煎其豆来象征同胞骨肉的哥哥残害弟弟,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残酷斗争和诗人自身处境艰难,沉郁愤激的感情。D项王诗中的梅花象征了高贵的品德和顽强的生命力。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