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历史文献往往承载着一个阶级、一个事件或一个时代的印记。阅读材

题目描述

【题目】历史文献往往承载着一个阶级、一个事件或一个时代的印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杂以九等。……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天朝田亩制度》

(1)据材料一,分析这些规定的实质。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无人不饱暖”的状况在当时的社会不能实现的根本原因。

材料二  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为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今变行新法,固为治强之计。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2)据材料二,概括康有为认为国弱的主要原因以及强国的具体主张。

材料三  ……山东大势一去,就是破坏中国的领土。领土破坏,中国就亡了。所以我们学界,今天排队到各公使馆去,要求各国出来维持公理。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齐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国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个信条道:“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3)据材料三,概括这次运动的性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次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及其在在民主革命史上的地位。

答案解析

(1)平均主义。原因: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实现无人不饱暖,严重脱离实际,是不可能实现的。(或在小生产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不可能实现)(2)原因:君主专制(专制体制)。主张:维新变法或君主立宪(行宪法、开国会)(3)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答出爱国主义即可);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杂以九等”可知,此内容出自太平天国运动的纲领《天朝田亩制度》。《天朝田亩制度》中主张绝对平均分配土地、产品;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实现无人不饱暖,严重脱离实际,是不可能实现的。(2)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可知,康有为认为国弱的主要原因是君主专制;第二问依据材料信息“今变行新法,固为治强之计”可知,康有为认为维新变法是强国的具体主张。(3)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齐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国权,内除国贼”可知,此内容反映的是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1919年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是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第三问依据所学可知,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