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12 09:26:07

经济近代化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题目描述

【题目】经济近代化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材料一  17、18世纪农业进步,首先表现在结构性的变化上:如果说中世纪是庄园制,16世纪前后是小块土地所有制和资本主义租地农场的混合体,那么18世纪则主要是资本主义租地农场制。与此同时,曾为英国乡村主体的自耕农队伍,到18世纪急剧减少。这种结构性的变化从根本上改变了乡村的面貌,因为基本的生产单位已经不是农户,而是资本主义农场。

——摘编自侯建新《工业革命前英国农业生产与消费再评析》

(1)依据材料一,说出18世纪英国农业的生产发生了什么变化。

材料二 

(2)结合所学,说说水晶宫建成及万国工业博览会举办的背景?材料二所列展品体现了哪些时代特征?

材料三 

(3)依据材料三,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出现的新能源。归纳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材料四  面对20世纪二三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的经济危机,不同国家采取了不同的做法。

(4)说出材料四中田纳西河水利工程与罗斯福新政中的哪一项措施相关。依据材料四,概括这一措施所产生的效果。

材料五  二战后,西方社会流行着福利国家的思想。他们认为贫困和失业并不能完全归因于个人的无能或懒惰,是由社会不合理结构造成的。国家为那些在社会上处于不利地位的人提供福利是社会正义的要求和应尽的义务,……为了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保障社会安全,促进国家的繁荣和发展,福利国家发展起来。

(5)依据材料五,概括福利国家制度在促进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6)综合以上材料,从经济近代化的发展历程中得出什么样的启示?

答案解析

(1)依据材料“16世纪前后是小块土地所有制和资本主义租地农场的混合体,那么18世纪则主要是资本主义租地农场制。与此同时,曾为英国乡村主体的自耕农队伍,到18世纪急剧减少。这种结构性的变化从根本上改变了乡村的面貌,因为基本的生产单位已经不是农户,而是资本主义农场”的信息可知,18世纪英国农业的生产发生的变化有:生产和经营方式:从庄园主变成了资本主义租地农场制;基本的生产单位:由农户变为资本主义农场。(2)结合所学可知,第一小问: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是水晶宫建成及万国工业博览会举办的背景;第二小问:材料二所列展品体现的时代特征是蒸汽时代、大机器生产。(3)依据材料三的内容,结合所学可知,第一小问:石油、天然气、电力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出现的新能源;第二小问: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能源消费结构出现了新变化;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出现了许多新兴工业部门。(4)依据材料四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小问:田纳西河水利工程与罗斯福新政中的政府兴办公共工程相关;第二小问:依据材料四的内容可知,这一措施使美国更广泛地开发利用田纳西河流域的自然资源;政府为失业者提供了就业机会。(5)依据材料五“为了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保障社会安全,促进国家的繁荣和发展,福利国家发展起来”的信息可知,福利国家制度在促进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贫富差距减小、阶级矛盾得以缓和,维护社会稳定。(6)综合以上材料的内容可知,经济近代化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经济的近代化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及时吸取教训,及时进行矫正;注重发展科技,注重关注民生。

(1)生产和经营方式:从庄园主变成了资本主义租地农场制;基本的生产单位:由农户变为资本主义农场(2)工业革命时代特征:蒸汽时代、大机器生产(3)新能源:石油、天然气、电力。特点:能源消费结构出现了新变化;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出现了许多新兴工业部门。(4)以工代赈(或政府兴办公共工程)美国更广泛地开发利用田纳西河流域的自然资源;政府为失业者提供了就业机会(5)贫富差距减小、阶级矛盾得以缓和,维护社会稳定(6)经济的近代化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及时吸取教训,及时进行矫正。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