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12 19:23:19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面对世界新形势提出的中国智慧与方案,

题目描述

【题目】“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面对世界新形势提出的中国智慧与方案,构建和谐共进的世界,是全人类共同的愿景,邀您一起来完成以下探究活动。

(溯源世界经济联系)

(1)上图是历史著作《全球通史》,从全球史观的角度简述作者以1500年这个时间将书分为上下册的理由。

材料一古代“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把沿线国家和大洲通过无数的节点联结起来,这些节点促成了一个松散的经济和安全共同体的形成。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国际社会需要一个联结全球经贸的通道和共同体。

——摘编自狄伯杰《从根本上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2)材料一中,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和终点分别是哪个洲?在经济全球化推动下,形成了哪些经贸共同体?

(回望世界市场形成)

材料二  1840年,正值以英国为中心的技术革命结束后不久,故中国的大门可以认为是新技术这一重锤砸开的……就在中国人模仿这些技术达到高潮的时候,西方正酝酿着又一次技术革命……对此,中国科技人员再没有冷淡和怠慢……应该看到,经历了这70余年,中国技术发展的整体速度加快了。

——杨德才主编《20世纪中国科学技术史稿》

(3)材料二中,“以英国为中心的技术革命”开始的标志是什么?“中国的大门”被“砸开”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三“总有一天,到那时……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

——维克多·雨果

(4)材料三中,雨果设想的欧洲国家关系是怎样的?在欧洲历史上有哪些背道而驰的实践?

(共建命运共同体)

(5)为实现全球的合作共赢及全球治理体系的进步,中国政府在多个国际场合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人类命运共同体有何现实意义?

答案解析

(1)《全球通史》之所以“1500年”作为全书上下册的分界线,这与1500年前后发生的某一事件有关。结合所学,1500年前后,迪亚土、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等航海家发现新航路。新航路开辟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开始会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2)“丝绸之路”是西汉张骞开辟的,东起西汉的首都长安(今西安),经河西走廊,到中亚、西亚,远抵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故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是亚洲的中国,终点是欧洲。结合所学,在经济全球化推动下,经贸共同体有:世界贸易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欧盟等。(3)“以英国为中心的技术革命”指爆发于英国的工业革命。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它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中国的大门”被“砸开”指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国门洞开,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4)材料“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说明雨果认为欧洲国家在保留自己的民族特色的前提下被整合在一个和谐、友爱高级整体里。在欧洲历史背道而驰的实践是指破坏和平、制造侵略的事端,比如拿破仑对外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5)人类命运共同体旨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展现了中国维护世界和平、推动全球发展、建设国际新国际秩序的决心与能力,进一步树立了中国负责任大国的良好形象,体现了当前国际社会在发展问题上的重要共识,符合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人类命运共同体对于各国在互相信任、互相尊重及在合作共赢基础上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并为维护地区及世界和平与稳定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1)新航路开辟使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2)亚洲和欧洲;世界贸易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欧盟等。(3)珍妮机的发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4)欧洲国家可以保留自己的民族特色,而被整合在一个和谐、友爱高级整体里;实践:拿破仑的征服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等。(5)现实意义:体现了当前国际社会在发展问题上的重要共识,符合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对于各国在互相信任、互相尊重及在合作共赢基础上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并为维护地区及世界和平与稳定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