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6 20:27:31

    阅读郑板桥的《渔家》:“卖得鲜鱼百二钱,余粮炊饭放归

题目描述

【题目】    阅读郑板桥的《渔家》:“卖得鲜鱼百二钱,余粮炊饭放归船。拔来湿苇难烧着,晒在垂杨古岸边。”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诗中的“百二钱”是货币在发挥如下作用(   )

A.价值尺度 B.贮藏手段 C.流通手段 D.支付手段

【2】“拔来湿苇难烧着”中的“芦苇”(   )

A.不是商品,因为烧不着 B.是商品,因为它是劳动产品

C.不是商品,因为没用于交换 D.不是商品,因为它是诗人的私有财产

答案解析

本题以郑板桥的《渔家》为背景材料,从经济生活角度设题,主要考查了商品和货币的相关知识.【1C:诗句中“卖得鲜鱼百二钱”中的“百二钱”是通过卖鱼而获得的,此时,货币在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C正确。A:价值尺度指的是货币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此与材料无关,A错误。B:贮藏手段指的是货币被当作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保存起来,此与材料无关,B错误。D:支付手段指的是货币被用来偿还债务或支付地租、利息、税款、工资等,此与材料无关,D错误。本题选C项。【2C:诗句中的“芦苇”是用来“烧”的,不是用来进行交换的,故不是商品,C正确。A:是否可以烧着不是判断某物是否是商品的标准,A错误。B:“芦苇”不是商品,B错误。D:“芦苇”不是用来进行交换的,故不是商品,与它是诗人的私有财产无关,D错误。本题选C项。判断某种物品是不是商品的方法。①定义法:看物品是否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不是劳动产品;二,是否用于交换。二者缺一不可。②属性法。看物品是否同时具备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即使用价值和价值。只具有使用价值而无价值的物品不是商品。③领域法。虽为劳动产品,关键还要看是否已经离开流通领域。如:离开流通领域的礼品,进入消费品领域就不再是商品。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