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4 09:57:23

回顾20世纪以来的中日关系,发人深思。阅读下列材料:

题目描述

【题目】回顾20世纪以来的中日关系,发人深思。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城头逢逢雷大鼓,苍天苍天泪如雨,倭人竞割台湾去。当初版图入天府,天成远及日出处。我高我曾我祖父,艾杀蓬蒿来此土

——摘自黄遵宪《台湾行》

材枓二1972年9月29日,日本外务大臣大平正芳在北京记者会上宣布:“虽然《联合声明》中并未提及,但由于日中关系正常化的结果,日台和约已丧失其存续意义,可认为已终止。这是日本政府的见解。”大平正芳的谈话使在日的台方人员目瞪口呆,有些人竞大声谴责日本政府。当日午后,台湾“外交部”发出对日断交声明。

——(台日“断交”30年——东京最长的一日)

材料三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9日发布的消息,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第12次会议经过4日至6日在阿联酋阿布扎比的评审后,决定为(世界记忆名录》新增47个项目,其中包括中国申报的《南京大屠杀档案》。而日本文部省科学副大臣义家弘介19日则表示对此事不满。中方则表示,这是作为历史而决定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献汇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与所学知识,“倭人竟割台湾去”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这一事件对近代中国社会性质产生什么影响?

(2)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当时“台方人员目瞪口呆”的现实原因是什么事件?促成这一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又是什么?

(3)据材料三与所学知识,概括(南京大屠杀档案》“申遗”成功的重要意义。你认为当今制约中日关系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答案解析

(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倭人竞割台湾去”的信息并结合所学历史从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回答;影响:依据所学从《马关条约》对中国社会性质影响回答。(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时间以及“但由于日中关系正常化的结果”可知是中日建交;原因:依据所学可知是中美关系缓和的直接推动。(3)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三“其中包括中国申报的《南京大屠杀档案》”的信息和所学从牢记历史,勿忘国耻,追怀历史,珍惜和平回答;问题:依据所学从中日历史上战争的认识等回答。

(1)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近代中国半殖民化程度大大加深。(2)事件:中日建交;原因:中美关系的缓和。(3)意义:牢记历史,勿忘国耻,追怀历史,珍惜和平。核心问题:历史遗留问题,日本是否承认侵华的事实。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