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阅读下列

题目描述

【题目】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天意既由民意显露,民心向背就成为政权得失的关键。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梁治平《民本思想源流》

材料二君静则民安。国家出乱子,往往起源于执政者的躁进,隋朝不顾一切地兴办大型事业就是前车之鉴。……唐太宗毫不含糊地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韩昇《盛世是这样治理的》

材料三贞观二年,关中旱,大饥。太宗谓侍臣曰:“水旱不调,皆为人君失德。朕德之不修,天当责朕,百姓何罪,而多困穷!闻有鬻(卖)男女者,朕甚愍(同“悯”)焉。”乃遣御史大夫杜淹巡检,出御府金宝赎之,还其父母

——骈宇骞《贞观政要卷六·仁恻第二十》

朕常欲赐天下之人,皆使富贵。今省徭薄赋,不夺其时,使比屋之人,恣其耕稼,此则富矣

——骈宇骞《贞观政要卷八·务农第三十》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的主要观点。

(2)结合所学,举出材料二中“隋朝不顾一切地兴办大型事业”的一个例子。唐太宗从隋朝灭亡的前车之鉴中,吸取了怎样的治国教训?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唐太宗“存百姓”的主要措施。

(4)综合上述材料,反映了古代怎样的治国理政思想?

答案解析

(1)民意即天意,得失天下的关键在于民心的向背。(完全照抄材料得(2)例子:隋炀帝滥用民力,开凿大运河。教训:治理国家,“必须先存百姓”。(3)赎还流民,轻徭薄赋,劝课农桑等。(4)民本思想(或:以民为本)。

(1)根据材料一“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夏桀、商纣失天下的原因在于失去民心,而得民心者才能得天下。因此材料一的主要观点是得失天下的关键在于民心的向背。(2)结合所学可知,“隋朝不顾一切地兴办大型事业”的例子,如从605年起,隋炀帝滥用民力,开凿大运河。唐太宗吸取了隋朝灭亡的教训,认识到了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治理国家,“必须先存百姓”。(3)根据材料三“出御府金宝赎之,还其父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存百姓”的主要措施有赎还流民,以农为本,减轻徭赋,休养生息,厉行节约等。(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夏桀、商纣失天下,隋朝的灭亡,唐太宗时期的政策,反映古代治国理政的民本思想,即得民心者得天下。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