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12 18:02:19

小说是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社会生活也影响着小说的创作。

题目描述

【题目】小说是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社会生活也影响着小说的创作。

材料一明清以来,江南的商业市镇在数量上迅速增加,市镇人口与商业发展不断滋长繁荣。而江南市镇又是通俗小说刊刻与传播的中心地区,使得明清小说适应了长江流城迅速发展起来的大城市和都市社会的需要,适应了不断发展壮大的市民阶层的需要。另外一个方面便是商人成为小说的读者和传播者,市民的审美趣味成为引导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经过宋、元及明初期的长期酝酿,市民文学终于站在了社会文化的前台。以商人为代表的市民阶层对通俗小说的嗜好尤为突出。

——《明清小说兴盛的原因》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出明清时期小说繁荣的原因。

材料二中国近代小说观念发生变革,自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势力不断入侵,国家和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思变求新”遂成为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为了挽救民族命运,“小说救国论”“小说新民论”迅速成为小说理论、小说观念的主流话语,许多人接受了这种对小说推崇备至的观念,把他们改良社会,救国新民的抱负寄投于小说当中,小说被赋予了崇高的社会功能,成为促进思想启蒙和改造社会的工具。

——李联军《论影响近代小说观念演变的因素》

(2)依据材料二,概括中国近代小说观念变革的时代背景。说说近代小说观念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材料三20世纪初欧美小说作品选

书名:《火线:一个步兵班的日记》

作者:(法)巴比塞

时间:1916-1919年

一句话简介:小说中的战场血肉横飞,而后方城市却安逸舒适,对比看似光荣的“义战”,有着深刻的揭露和讽刺。

书名:《好兵帅克》

作者:(捷克)雅哈谢克

时间:1920-1923 年

一句话简介奥匈帝国就是这么亡国的,战争就是如此荒唐和令人作呕。

书名:《西线无战事》

作者:(德)雷马克

时间:1928 年.

一句话简介:它只是试图叙述那样一代人,他们尽管躲过了炮弹,但还是被战争毁掉了。

书名:《永别了,武器》

作者:(美)海明威

时间:1929年

一句话简介:一个美国青年演绎的爱情和战争的二重唱,战争的残酷冷漠和纯粹爱情的对比让人格外动容。

 

 

(3)依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初欧美这几部小说反映的共同主题。结合所学,说说这些小说创作的时代背景。

材料四新中国小说创作

——毕光明《新中国小说70年:从一种经典到另一种经典》

(4)依据材料四,说说新中国小说创作前30年和后40年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答案解析

(1)由材料“江南市镇又是通俗小说刊刻与传播的中心地区,使得明清小说适应了长江流城迅速发展起来的大城市和都市社会的需要”,可得出商品经济的发展;由材料“适应了不断发展壮大的市民阶层的需要”,可得出市民阶层的壮大;由材料“商人成为小说的读者和传播者”,可得出商人成为小说的读者和传播者。(2)关于“时代背景”,由材料“自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势力不断入侵,国家和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可得出国家和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由材料“‘思变求新’遂成为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可得出“思变求新”遂成为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由材料“小说被赋予了崇高的社会功能,成为促进思想启蒙和改造社会的工具”,可得出小说被赋予了崇高的社会功能。关于“核心内容”,由材料“为了挽救民族命运,……迅速成为小说理论、小说观念的主流话语,许多人接受了这种对小说推崇备至的观念,”,可得出挽救民族命运。(3)由材料“对比看似光荣的‘义战’,有着深刻的揭露和讽刺”“战争就是如此荒唐和令人作呕”等,可见表达了反对战争和爱好和平的思想感情。关于“时代背景”,结合所学,第一次世界大战非常残酷,给人类带来深重灾难,引起人们的反思。(4)关于“变化”,由材料“‘红色经典’的题材”“新世纪小说”,可得出前30年主要突出“红色经典”,后40年体现了新世纪小说。关于“原因”,建国初期的文学外受苏联文学规范的影响也受当时中国革命运动的写照,所以革命气息浓厚;后40年的文学,受改革开放尤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所以文学体现了更多的个性化和人性化。

(1)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商人成为小说的读者和传播者。(2)国家和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思变求新”遂成为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小说被赋予了崇高的社会功能。挽救民族命运。(3)反对战争,爱好和平。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深重的灾难。(4)变化:前30年主要突出“红色经典”,后40年体现了新世纪小说。原因:前者受苏联文学规范的影响,也是20世纪中国革命运动的写照;后40年与改革开放尤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关。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