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材料一1920年~1921年,苏俄遭遇大旱灾,许多人死于饥饿

题目描述

【题目】材料一1920年~1921年,苏俄遭遇大旱灾,许多人死于饥饿。为此,列宁说:“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1)为解决材料一中的危机,新兴的苏维埃俄国采取了什么政策?

材料二: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好的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

(2)材料中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苏联的模式”指什么?

材料三:实行粮食税,农民纳完税后的余粮可以在市场上自由买卖:退还一部分收归国有的企业,让国内外资本家经营;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自由贸易,允许商品生产,恢复商品货币关系。

材料四:整顿金融业,恢复银行信用;恢复工业,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强化国家对工业生产的调节和控制;调整农业,压缩农业生产量;兴办公共工程,减少失业。

(3)请判断材料三、材料四分别反映了哪两个国家发生的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4)结合材料并联系所学知识,列出这两个国家恢复经济所采取的主要经济手段。

(5)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答案解析

(1)新经济政策  (2)斯大林模式  (3)苏俄新经济政策  美国罗斯福新政(4)苏俄:利用市场商品货币等经济手段恢复发展生产美国:通过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恢复发展生产(5)略

(1)依据材料一“1920年~1921年,苏俄遭遇大旱灾,许多人死于饥饿”,由此可知苏维埃俄国的政策出台于1921年,结合课本所学,国内战争结束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了的经济。在列宁的领导下,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2)依据材料二“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好的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可知,苏联模式僵化在列宁之后。结合课本所学,1924年列宁逝世,苏联人民在斯大林的领导下,通过两个五年计划实现了国家工业化,完成农业集体化;苏联在1936年通过新宪法,形成了斯大林模式。两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衡,苏联模式僵化。(3)依据材料三中关键词“实行粮食税”“允许商品生产”。结合课本所学,在列宁的领导下,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规定实行粮食税,农民向国家交了粮食税,余粮归自己支配。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故材料三是苏俄新经济政策;依据材料四的关键词: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结合课本所学,1933年,罗斯福实行新政策,中心措施是对工业调整,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故材料四是美国罗斯福新政。(4)依据前面第三问,已知材料三是苏俄新经济政策,结合课本所学,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利用市场商品货币等经济手段恢复发展生产;已知材料四是美国罗斯福新政。结合课本所学,罗斯福新政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5)在分析材料的基础上,综合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的措施,提炼二者的成就,得出经济政策的制定一定要从国情出发,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结合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得出处理好计划和市场两者之间的关系,社会主义可以借鉴市场经济体制,资本主义可以借鉴计划经济体制。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