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请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题目描述

【题目】请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史学家陈旭麓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依据材料内容,写出这场战争的名称。

(2)这场战争给中国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二 自强运动是晚清政府在内忧外患交困的危急形势下的一个自救运动。由于在对内对外战争中对西方的坚船利炮的威力大开眼界,对来自西洋的 “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李鸿章语)开始有所认识,这样才能转而主张缓和与西方的紧张关系,并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以求御侮自强之术。

(3)材料二中提到的“自强运动”是指什么历史事件?

(4)晚清政府寻求自强之术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5)请简要评价这一历史事件的积极作用。

材料三 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数大臣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今变行新法,固为治强之计。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6)依据材料三,概括康有为认为国弱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7)依据材料三,说出康有为认为强国的具体主张是什么?

答案解析

(1)鸦片战争(2) 中国丧失完整独立主权,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是中国近代史开端。 (3)洋务运动(4)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统治(5)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促进了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6)封建君主专制统治(7)立宪法,开国会,实行维新变法

(1)依据材料“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反映了这场战争使中国走向近代。结合课本所学,1840年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于1842年签订了《南京条约》,中国丧失了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2)依据第一问已知“这场战争”是鸦片战争,结合课本所学,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国丧失完整独立主权,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是中国近代史开端。(3)依据材料二“自强运动是晚清政府在内忧外患交困的危急形势下的一个自救运动。”“并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以求御侮自强之术。”可知“自强运动”指的是洋务运动。结合课本所学,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外交困,统治阶级内部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4)依据材料二“自强运动是晚清政府在内忧外患交困的危急形势下的一个自救运动。”“自救”反映了统治者为了挽救自己统治。由此可知晚清政府寻求“自强之术”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统治。(5)依据第三问已知“这一历史事件”指的是洋务运动,结合课本所学,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经过30多年建设,促进了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6)依据材料三“……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数大臣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今变行新法,固为治强之计。”意思是我国实行君主专制政体,一个君主和数个大臣共同治理国家,国家岂能不弱。由此可知康有为认为,国弱的主要原因是封建君主专制统治。(7)依据材料三“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今变行新法,固为治强之计”反映了康有为认为东西各国的强大,是因为都“立宪法开国会”,所以要进行变法,是使国家强大的计策。由此得出康有为认为强国的具体主张:立宪法,开国会,实行维新变法。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