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1 05:05:29

合作、交流、发展、共赢是时代发展的潮流。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

题目描述

【题目】合作、交流、发展、共赢是时代发展的潮流。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海外贸易图

材料二  16世纪70年代至19世纪初叶,中国和拉美之间存在着一条太平洋丝绸之路。西班牙自1565年逐步侵占菲律宾诸岛,由此开辟了环太平洋航路。1571年,西班牙人在明都洛外海营救了一艘中国船只。1572年,闽南商人把许多价值不菲的商品运到马尼拉,其中包括丝绸、瓷器和熏香、麝香、金属制品以及水果、肉食腌腊品等。西班牙人全部买下后,转运到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从此,从中国沿海诸港至马尼拉再至阿卡普尔科的船只年年往来。

——摘编自《明清时期的太平洋丝绸之路》

材料三  ……横贯欧亚大陆的古丝绸之路,留给世界“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精神遗产。沟通历史与未来,连接中国与世界,习近平主席准确把握新时期国际秩序深刻调整、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的大趋势,高屋建瓴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得到有关国家积极响应。

——摘编自《央视发布权威“一带一路”版图》

(1)根据材料一指出宋代海外贸易的特点。

(2)结合材料二,试从社会生活的视角分析太平洋丝绸之路产生的影响。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可行性。

答案解析

(1)从历史地图获取有用的历史信息,如宋代的对外交通状况、港口建设、交往范围,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一时期的国家对外政策等。 (2)由材料“……1572年,闽南商人把许多价值不菲的商品运到马尼拉,其中包括丝绸、瓷器和熏香、麝香、金属制品以及水果、肉食腌腊品等等。西班牙人全部买下后,转运到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从此,从中国沿海诸港至马尼拉再至阿卡普尔科的航班年年往来。” 可见新航路的开辟使得物种交流频繁,而且丰富了人们的生活。(3)依据所学可知,所谓的“一带一路”经济带建设实际上就是中国古代的陆上、海上的两次丝绸之路在新时代的大背景下新的发展机遇,故分析其“可行性”主要从历史和现实两个大的方面,从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现代中国的发展变化等角度归纳总结。

(1)特点:交通发达(海上丝绸之路发达);范围广泛(远及南亚、西亚、非洲、欧洲或已到达欧亚非三大洲);政策开放,政府设机构管理(设市舶司管理);沿海港口多,海外贸易发达。(2)影响:物种交流频繁;丰富了人们的生活。(3)历史条件:古代丝绸之路奠定见史基础。现实条件: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人发展;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利益加强;中同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确立市场经济体制;中国加人WTO,国际地位和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等。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