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阅读下面语段。

题目描述

【题目】阅读下面语段。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降下二三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隆之言,则责攸之、韦、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1】给黑体字注音

卑鄙(        )         猥(         )       夙夜 (          )

庶竭驽钝(         )    咎(         )       咨诹 (          )

【2】下列各组短语中,加点词词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 深入不毛--吹毛求疵    B. 庶竭驽钝--声嘶力竭

C. 兴复之效--东施效颦    D. 咨诹善道--道听途说

【3】翻译句子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3) 此臣之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4】原文填空

请从文中摘录表现诸葛亮对后主殷切希望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文中与“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一词相呼应的语句______________。

第①段中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第②段说“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什么?用原文中的4个四字短语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这两段文字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它们分别可以概括为____________,临危委重任和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选自《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  作者:诸葛亮  年代:三国参考译文:先帝知道我做事小心谨慎,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接受遗命以来,我早晚忧愁叹息,只怕先帝托付给我的大任不能实现,以致损伤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人烟稀少的地方。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员装备已经充足,应当激励、率领全军将士向北方进军,平定中原,希望用尽我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恢复汉朝的基业,回到旧日的国都。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且尽忠陛下的职责本分。至于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有所兴革,毫无保留地进献忠诚的建议,那就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了。希望陛下能够把讨伐曹魏,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如果没有成功,就惩治我的罪过,(从而)用来告慰先帝的在天之灵。如果没有振兴圣德的建议,就责罚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来揭示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自行谋划,征求、询问治国的好道理,采纳正确的言论,深切追念先帝临终留下的教诲。我感激不尽。【1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做注音题,要熟悉汉语拼音规则,同时可根据形声字的声旁来推断它的读音。此题应该注意“猥”读三声,“诹”读一声。【2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B项的两个“竭”都是“尽”的意思。A:草木;皮毛。C:任务;效仿。D:道理;路。故选B。【3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就可以拿满分了。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如:苟全、闻达、愿、效、所以。【4此类题型摒弃了死记硬背,要求考生通过反复诵读,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理解文意,才能正确作答。“卑鄙”的意思是“身份地位,见识短浅”,与“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相呼应。“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意思是: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机患难期间我受到委任,现在用来形容临危受命。【5本题考查文意的理解与事件概括。解答此题关键要了解文意,根据句子的理解了解其中所包含的事件。“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指的是刘备三顾茅庐的事;“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指的是出使东吴,联吴抗曹的事;“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指的是刘备临死前白帝城托孤的事。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