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俑是古代用来陪葬的塑像,主要是用陶瓷、泥土或木质作成人的形象

题目描述

【题目】俑是古代用来陪葬的塑像,主要是用陶瓷、泥土或木质作成人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时的历史现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图一兵马俑             图二北魏穿汉服文官俑     图三唐朝大食(阿拉伯)人俑和黑人俑

材料一  这一大群以窑火烤成的雕像群却证明了,一个公众的目的可由国家的意志创成。(图一)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  北魏陶俑是这一历史阶段艺术的代表,……陶塑匠人的塑造技法得到进一步提高,题材和类别渐趋多样化,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与地域特征。(图二)——《北魏陶俑赏析》

材料三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社会的安定,经济的发展,为陶俑的制作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殉葬俑中出现外国人形象并不始于唐代,然而唐代对异族客人的雕塑绘画,以及文字记载远多于唐前历朝。(图三)——百度百科

请回答:

⑴据图一和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当时哪一制度的形成集中“国家意志”创成了兵马俑这一伟大成就?这一制度体现了战国时期哪一学派的思想?

⑵图二反映了怎样的历史趋势?哪一事件后这种趋势更为明显?

⑶图三可以印证唐朝时期对外交往的哪些历史现象?大食人俑的原型最有可能从那条商道来到唐朝?这条商道的开通与谁有关?

⑷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文化艺术与政治经济存在怎样的联系?

 

答案解析

⑴中央集权制度。法家。⑵民族融合。北魏孝文帝改革⑶唐朝对外开放;唐朝与阿拉伯、非洲地区有往来;唐朝国际化程度高;唐朝对外交往的范围广等。丝绸之路。张骞⑷文化艺术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经济发展状况;或者:政治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文化艺术的发展。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封建社会繁华秦朝唐朝的成就。⑴此问考查的是秦朝的而相关史实。从图片中“兵马俑”可以是秦朝的历史,根据课本所学,为了加强封建统治,秦朝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法家的代表人物韩非,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被秦国国君采纳。⑵此问考查的是民族大融合的相关史实。根据图片二“北魏穿汉服文官俑”,由此分析得出北魏和汉朝由往来,反映了民族融合的趋势。根据课本所学,北魏和汉朝民族融合是因为北魏孝文帝改革,学习汉语,学习汉族礼法,与汉族通婚等,促进汉族和北魏的融合。⑶此问考查的是唐朝的对外交往。根据图片三“唐朝大食(阿拉伯)人俑和黑人俑”,说明唐朝与与阿拉伯和非洲由往来,由此得出唐朝实行开明的对外开放政策;交往范围比较广。根据课本所学,。西汉时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创了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在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故大食即阿拉伯人是通过丝绸之路来到中国的。⑷此问是开放性的试题,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材料一中“北魏穿汉服文官俑”“唐朝大食(阿拉伯)人俑和黑人俑”这些文化艺术品的出现,是因为当时北魏和唐朝的政策,由此得出文化艺术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经济发展状况;通过唐朝的对外交往政策,丝绸之路可以得出,政治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文化艺术的发展。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