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经济的发展是古代中国的一抹亮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题目描述
【题目】江南经济的发展是古代中国的一抹亮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经过东吴以来至南朝刘宋时期二百余年南北人民的共同开发,三吴地区的生产发展已经赶上并局部的超过了北方,且在实际上形成了我国的一个新的经济中心——江南经济区。
材料二:
材料三:南宋时期民间流传这样的谚语:“苏湖熟,天下足”。《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江南经济区”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2)材料二图A 所示农业生产工具是古代江南农民创造的。它最先出现于哪一朝代?图B工具的用途是什么?使用该工具产生的直接影响是什么?两宋时期,商业贸易发展的表现有哪些?
(3)从材料一到材料三,可以看出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答案解析
(1)北民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南方统治者实行有利于生产的政策;江南地区战乱较少,社会安定;江南地区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自然条件。(2)唐朝;拔秧工具;宋朝时,水稻产量越居粮食作物首位。城市人口增加;商业活动突破时间、空间限制等。(3)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
(1)依据材料一“经过自东吴以来至南朝刘宋时期二百余年南北人民的共同开发,三吴地区的生产发展已经赶上并局部地超过了北方”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江南经济区”形成的原因有北民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南方统治者实行有利于生产的政策;江南地区战乱较少,社会安定;江南地区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自然条件。(2)依据材料二可知图A是曲辕犁,曲辕犁是一种轻便的短曲辕犁,又称江东犁,最早出现于唐代后期的江南地区。曲辕犁操作灵活,节省人力和畜力,它的出现是我国耕作农具成熟的标志。图B反映的是秧马,是宋朝的一种拔秧工具,使用该工具产生的直接影响是宋朝时,水稻产量越居粮食作物首位。两宋时期,商业贸易发展的表现有城市人口增加;商业活动突破时间、空间限制等。(3)依据材料一“经过东吴以来至南朝刘宋时期二百余年南北人民的共同开发,三吴地区的生产发展已经赶上并局部的超过了北方”、材料三“苏湖熟,天下足”可知,材料反映了经济重心南移。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江南地区的开发为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唐朝后期开始,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逐渐南移,到了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因此说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发展的趋势是:经济重心从北方转移的南方。
相关试题
5898《刑事诉讼法》属于( )。答案876
【单选题】 德尔菲法理论中,按照课题所需要的
2018年4月13日,与法国科学家安娜·德尚
你在公司的服务器上发现了一个不应该存在的软件
87 . 已定义int a,b,c;下面__
10、(A,C)的基本原理是心理学研究的根本
和同为一家反映的是唐与()少数民族的关系
(单选题)关于正常与异常心理活动的区分,说法
(多选题)妇女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有()
2000年美国上榜企业的营业额及占500强营
下列哪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下降幅度与世
942、1973年江西发现的____遗址,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我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概括为“五级三类四体系“
应付职工未按期领取的工资应该通过“其他应付款
使用气焊.气割动火作业时,乙炔瓶应()放置,
某社区服务中心正在举办一项社区教育活动,在活
某引水渠道工程进行可行性研究阶段工程地质勘擦
在连续函数空间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当孩子遭遇挫折时——小一班的毛毛从幼儿园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