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在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上有三次重要改革、调整机遇。一
题目描述
【题目】“20世纪在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上有三次重要改革、调整机遇。一次是在20年代的俄国,一次是在30年代西方危机时期的美国,还有一次是在70年代末期以来的中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十月革命后,苏俄(苏联)的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经历了艰苦的探索。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经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方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苏联兴亡史》
到20世纪中期,在极“左”思潮的影响下,中国在“文化大革命”中陷入了绝境,形成“路径障碍”。而最终摆脱这一困境的办法,并不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执政精英预先根据某一种现成的蓝图施工,而是在实践与试错中,不断针对面临的具体矛盾、困难与问题进行政策调整……
——肖功秦《中国百年现代化的六次政治选择》
材料二1933年5月12日,(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以提高农产品价格,解决农副产品过剩问题。国家对缩减耕地和降低牲畜繁殖的人进行补贴。后来政府还对各州、各区甚至很多大农场规定农产品的生产定额,对超过国家规定生产定额的产品课以重税
——《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现代分册》
回答问题:
(1)依据材料一指出,“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和“退到国家资本主义”的政策分别指的是什么?在20世纪7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中共在经济体制上摆脱“路径障碍”有哪些重大举措?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罗斯福新政在农业方面的政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大危机的背景下美国政府的经济政策发生的怎样的变化?
(3)纵观不同时期各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过程,你能得出什么启示?
答案解析
(1)第一小问的政策,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可以知道,“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是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退到国家资本主义”是指新经济政策。第二小问的举措,20世纪7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中国的史实可以知道,举措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决策;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2)第一小问的政策,根据材料二“发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以提高农产品价格,解决农副产品过剩问题”可以得出政策是通过强力的行政手段减少农产品的产量,减少产品过剩问题。第二小问的变化,结合所学可以知道,变化是由自由放任转变为国家干预经济。(3)本小问的启示,可从改革的背景、特点、结果等方面分析。从苏俄、中国、美国政治发展模式的调整可以看出生产关系的调整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应根据国情选择经济模式并不断调整,防止僵化;经济发展要善于借鉴他国的先进经验。
(1)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举措:①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决策;②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2)措施:通过强力的行政手段减少农产品的产量,减少产品过剩问题。(可以摘抄材料中的具体措施,变化:由自由放任转变为国家干预经济。(3)认识:①生产关系的调整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②应根据国情选择经济模式并不断调整,防止僵化;③经济发展要善于借鉴他国的先进经验。
相关试题
【单选题】 新建或改建线路第一次送电时,尽可
【单选题】 某推销员对顾客说:“我这里有一份
提出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的是()
(单选题)“公司帝国主义”的终结的标志是()
某国2017年货币供应量为20万亿元,同期商
政党协商是中国共产党同民主党派基于共同的政治
唐代开始成为一种风靡全国的生活必需品是:()
骑车闯红灯的行为属于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
计算题:掺外加剂混凝土作终凝时间时,用20m
小明和他的父母因为工作的需要都配备了笔记本电
凝结水泵随机组启动开出口阀的过程中应始终注意
一般来说,人们所担心的事 70% 到
AIS具有提供船舶动态信息的能力,例如:()
下列不可作为水丸赋形剂的是()。
硫酸铜的毒性与水温成()比,与pH成()比。
试述静力实验的目的和方法?
塔底温度和液面高度对预分馏有何影响?
需求曲线通常是从左到右向下倾斜,说明价格和数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ability to develop 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