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科技传播到世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
题目描述
【题目】中国古代科技传播到世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1912年3月,时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孙中山特委派了一个由15人组成的代表团赴黄帝陵祭奠,并带去了一篇气壮山河的祭文《黄帝赞》:“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材料二中国古代科技思想的重要特点是比较重视总结实践经验,而轻视理论概括和抽象。因此中国文化具有强调实用技术而忽视抽象科学的倾向。中国传统学术中的实用之学如农学、医学、地学、天文历算之学等有较突出的成就,就反映了这一特点。
材料三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用来当饭吃。”
(1)以两宋时期的科技成就,说明祭文中“世界文明,唯有我先”的观点。这些成就对于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特点,并举一例加以说明。
(3)据材料三,火药和罗盘针在中国和西方的不同用途说明了什么?
答案解析
本题以中国古代科技发明为切入点,要求学生在对我国古代发明认知的基础上,概括、综合其对欧洲社会的影响。(1)两宋时期的科技很发达,说出几个我国领先世界的发明即可,同时推动了欧洲由封建社会(农耕文明)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工业文明)的转型。(2)从材料中可直接概括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比较重视总结实践经验,而轻视理论;举例子可以从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任意一个方面进行回答。(3)火药、指南针在近代西欧和中国的不同用途说明科学的利用受社会制度、社会条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社会对科学技术的认识等方面的制约。
说明:活字印刷术的发明、火药广泛用于军事、指南针应用于航海都出现在宋代。影响:推动了欧洲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型。(2)特点:比较重视总结实践经验,而轻视理论概括和抽象。举例答案不唯一,农学、医学、地学、天文历算之学皆可。(3)科学技术能否取得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或当时的经济、政治、文化状况)。
相关试题
抗日战争时期党中央决定在党政军内设立各级保密
3412 日常监督管理人员为负责对食品生产活
(单选题)“七五”普法期间,要坚持把学习宣传
(单选题)清算组应当在成立之日起10日内通知
(单选题)尿毒症患者透析治疗一般不出现以下哪
二维码可分为堆叠式二维码和矩阵式二维码。()
科研人员查阅整理了大量资料,掌握了大量的数据
政府对建设工程施工质量监督的内容主要有(
《十二铜表法》明确维护私有财产权和贵族的既得
施工项目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必须实施“四不放过
1975年以来,美国的麻疹等传统儿童疾病的发
在保护员工的财产权方面,单位应尽的义务有(
银行业从业人员配合监管部门的非现场监管,应当
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发行规模为100亿股
风量的单位表示为()。
述社区建设的基本概念?
以承包的荒地的土地使用权抵押的,或者以乡(镇
心理社会学派个案工作模式帮助服务对象的介入方
唐代洞窟彩塑的主要内容有像。
影视策划中的作品简介需要介绍作品的全部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