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国家统,民族交融”是中国历史的主流,中华民族是在漫长的历史

题目描述

【题目】“国家统,民族交融”是中国历史的主流,中华民族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交融而形成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春秋争霸的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与此同时,中原的“请华”“诸夏”在同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摘自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1)材料说明了春秋时期民族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二  在西北面,击退了游牧部落;为了防止他们卷土重来,还修筑了世界闻名的长城。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秦朝修筑长城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三  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在位期间社会安定,民族矛盾缓和,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史称这个时期的统治为“光武中兴”。

(3)说出光武帝采取什么措施使得“民族矛盾缓和”?

材料四  如图为魏晋南北朝时期被汉人使用的方凳、胡床。

方凳               胡床

(4)材料四中的“胡”是西晋时期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请写出这一时期内迁的北方少数民族名称。

材料五  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

(5)材料反映的是历史上哪一次改革?这次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6)从材料一到材料五,概括我国从春秋到秦汉再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关系的变化规律。

 

答案解析

(1)变化:华夏族与周边的少数民族在征伐和交往中逐渐开始了交融。(2)目的:抵御匈奴(3)措施: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4)名称:匈奴、鲜卑、羯、氐、羌(5)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目的:革除落后习俗,吸收汉族先进文化,巩固北魏的统治。(6)规律:从民族间的对抗到交融。

(1)根据材料一“中原的‘诸华’‘诸夏’在同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说明了春秋时期出现民族融合。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进入阶级社会后民族融合的初步发展时期,诸侯国间频繁的兼并战争,大大加强了中原地区与周边民族的联系,促进了民族融合。(2)根据材料“在西北面,击退了游牧部落;为了防止他们卷土重来,还修筑了世界闻名的长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据所学知,秦朝修筑长城的目的是为了抵御匈奴的入侵,安定北边,维护国家的统一。秦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蜿蜒万余里,被称为“万里长城”。(3)根据材料“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在位期间社会安定,民族矛盾缓和,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史称这个时期的统治为‘光武中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光武帝时又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这一措施使得“民族矛盾缓和”。(4)根据材料图片“魏晋南北朝时期被汉人使用的方凳、胡床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四中的“胡”是西晋时期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内迁的北方少数民族名称主要有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北方和西方少数民族陆续内迁,到西晋初年,人口达到几百万。(5)根据材料“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历史上北魏孝文帝改革,这次改革的目的是革除落后习俗,吸收汉族的先进文化,巩固北魏的统治。(6)从材料一到材料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汉到南北朝时期,中原王朝和少数民族时战时和,但战争是短暂的,和平相处,民族融合是民族发展的大趋势。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