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要发展进步,就必

题目描述

【题目】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要发展进步,就必须与时俱进敢于开拓进取。据此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商鞅之法,良法也。…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富力,尚军功以树国威…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

——毛泽东

材料二  (魏主下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引自《魏书》

鲜卑姓

拓跋

拔拔

步六狐

贺赖

独狐

汉姓

长孙

 

材料三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商鞅

(1)材料一中提到了商鞅变法的哪两项改革措施?“商鞅之法,良法也”,请简要概括商鞅变法对秦国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提供的信息,你认为魏主是指谁?材料反映了他改革的哪些措施?你认为这一改革有什么历史意义?

(3)材料三中,你认为商鞅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是什么?你认为材料中两位改革者有何共同之处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答案解析

(1)奖励耕织奖励军功使秦国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全国奠定了基础(2)孝文帝说汉语、改汉姓增强了北魏的实力促进了民族交融(3)治理国家不能墨守成规,应该勇于创新远见卓识的目光、积极开拓创新(意思相近即可)

(1)根据材料“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富力,尚军功以树国威”可知商鞅变法的内容有奖励耕织;奖励军功。经过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里的魏主指的是北魏孝文帝。根据材料“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可知孝文帝改革规定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根据表格所给提示信息可知,孝文帝改革规定将鲜卑姓氏改为汉族姓氏。经过孝文帝改革增强了北魏的实力,促进了民族交融。(3)根据材料“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可知商鞅这句话的含义是治理国家不能墨守成规,应该勇于创新。通过对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的探究可知,这两位改革者的远见卓识的目光;积极开拓创新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